趙與芮讓他在襄陽屯田備糧,擴建糧倉,同時修整了襄陽城防。
襄陽在歷史上為南宋續命幾十年,但曾經也被攻破過,還是有缺點的,原本是孟珙提出修整襄陽城防。
現在交給史嵩之,這人在歷史上很擅長屯田備糧,正好發揮所長。
第二個就是錢宏祖。
既然大伙都要請斬錢宏祖,趙與芮偏要加封,通告全國錢宏祖在福建丈田干的好,加封福安侯,子孫可不降等世襲兩代,食邑一千戶,錢宏祖剛二十出頭的兒子錢世英特奏正九品太官令。
錢世英十四歲開始參與解試,兩次未中,這次又沒中,皇帝直接特奏,而且跳過從九品,在光祿寺弄了個正九品先干著,除此之外,皇帝又特賜錢宏祖在京上等糧田一千畝,免稅二十年,二十年后,終錢一氏稅一成。
即這田只要在錢家人手上,永遠都是一成稅。
消息傳去,震驚天下,這簡直就是在通告天下官員,你們幫朕好好干,朕不惜賞賜,要是和朕對著干,就是抄家滅族。
另一邊,因為黃自然太學生的事,殿試被推遲了大半個月。
二月底時,大慶殿改為集慶殿,趙與芮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試到了。
南宋皇城太小,大慶殿經常改來改去,趙與芮也沒辦法。
這次殿試有五百多人,集慶殿居然還裝不下,桌子一直擺到外面。
殿試只考策,策就是議論朝廷的政策問題,向朝廷獻策。
今年的題目就是論丈量糧田,清查糧稅,對國家的益和害。及鹽稅改制的利弊和后果
殿試皇帝會親臨殿廷,發策會試中式的貢士。
因為黃自然的事,大伙當然知道該怎么寫,而且丈量糧田,清查糧稅,鹽稅等事確實利國利民。
全場學子們奮筆疾書,拼命把對國家的益寫的最大,對國家的害幾乎忽略。
只有少數學子們提到,會引起地主階級和有田的官僚階級的反對,容易引起動亂,但說只要朝廷處理的好,應該問題不是很大。
最后趙與芮還是覺得福建學子黃樸寫的最好,點了黃樸為狀元,馬光祖以鹽稅之事寫的好,被點為榜眼。
趙與芮一改以前的規矩,先后單獨召見了狀元,榜眼,探花。
其余的進士,每十人一組,又分批召見,同時共進午餐。
整個三月都在召見新科進士。
每人都有機會和皇帝說上幾句話,這讓本屆進士們大為振奮,也意想不到。
皇帝和每個人都會討論治國之策,為民之策,之后,所有人集合上課三個月,再分發各地,成為官員。
宋元和明清不同,明清時,中了進士有個釋褐試,相當于觀察期,除了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封官,其他的要通過翰林院“館選”,考取“翰林庶吉士”,然后入翰林院學習三年,畢業后到六部任官。
未通過“館選”的“進士出身”,可到地方任官。
第三等的“同進士出身”到各省“候缺”等待有空出來的職位。或者直接授官到偏遠邊鄙縣任職。
所以宋朝對讀書人是最寬容的末中進士,通過省試合格的也能當官,進士考中即可以到地方任官,通常從九品開始干。
這次趙與芮與眾不同,先面見聊天,然后集中上課三個月。
上課老師有喬行簡,陳貴誼,魏了翁等朝中重臣,趙與芮自己也抽空去上了十節課。
這樣新進的五百多進士,等于是真正的天子門生了。
這三個月主要學幾點。
一,天下大勢,大宋的周圍的壓力和敵人,要讓這些年輕的官員知道,對大宋最大的威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