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兩門是長管的,兩門是短管的。
但石天祿的部下們只看到宋軍炮的模樣,很多人描述也不相同,具體的尺寸當然只能毛估估。
蒙軍打造的長管炮,長約一米四,分四截。
工匠現場向史天澤介紹,通過蒙軍的描述,他們猜到宋軍火炮是拼接造成,先用鐵板卷成筒狀,然后再以鐵箍包裹固定。
史天澤看后,直接問“為什么不能整體以鐵板卷成不是更牢靠嗎”
他也真是算有些本事,一眼看出拼接的弊端。
工匠們摸摸頭,因為石天祿的人回來就是這么描述的啊,宋軍火炮好像就是拼接的。
而且整體用鐵板卷起來,難度更大。
鐵板越大,表面越難平整,內部也是,顯然不利于開炮。
工匠們這么解釋也有道理,史天澤只好點頭。
石天祿還帶回來了戰場上揀到的宋軍鐵彈,和霰彈。
霰彈是有人被炮打傷沒死,跑回來后挖出來的。
炮彈重四斤,蒙軍按這炮彈重量打造的火炮口徑。
但他們無論炮壁,長炮,都和宋軍的炮完全不一樣。
而且火炮底部炮壁要最厚,前面可以薄,這是最利于火炮發射的設計,原本由明末時進口的紅夷大炮才學到。
蒙軍這邊啥都不懂,就憑眼看了幾下,學著打造了四門炮,炮壁還很薄,至于火藥配方還是以前的,用量完全靠以前的感覺。
史天澤聽完介紹后,還是很滿意,工匠們這才幾個月就能造出來,如果有威力,以后蒙軍攻城就變的更強了。
“試過炮沒”史天澤這時問。
工匠們說打過兩炮,可以打出去,但距離不夠。
那就證明炮可以用,宋人的炮,也不過如此,史天澤咧嘴一笑,原本想親自來打一炮,想想還是忍住了了。
嗯,他示意工匠們可以試炮了,便帶著人往后退去。
只見工匠們熟練的放下火藥,炮彈,連引線都沒有,直接在上面弄了個口子點火。
片刻之后,轟,第一炮果然還是成功了。
炮彈飛出去三十步左右落地,在地上又滾了好遠,這射程和明初的洪武鐵炮差不多。
史天澤連連點頭,就是打的近了些。
石天祿馬上道“還要改進,火藥用量和炮的長短,炮口粗細肯定有關。”
史天澤“嗯,多試試應該可以。”
停頓了下后,他又道“當派細作,到宋軍打造火炮處查探,收買宋人工匠。”
嚴實立刻道“末將在臨清時,山東就在造炮,防守非常嚴密,能進不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