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寶慶三年十二月,蜀口沔州。
沔州在崔與之來后,已經成為南宋在四川的大本營和前錢。
崔與之第一任期時,在沔州建大型糧倉有六座,積糧三十萬石。
到趙與芮掌權后,第二次來四川,經過這幾年經營,沔州糧倉又加了幾個,積糧五十萬石。
此時崔與之已經近七十高齡,他在四川的這三年多,為皇帝加固了三關五州,打造兵甲火炮,并于今年十一月全面完成了四川糧田的丈量。
基本完成了皇帝交代的所有任務。
崔與之多次提出致仕,直到上個月才被批準。
趙與芮接著調整了四川的官員,以孟珙為四川制置使兼四川都司都指揮使,軍政大權集于一身,全權處理四川防務。
制置使以前就是南宋的軍政一把手,當趙與芮上臺后,各省各路都是制置使和都司分開的。
這次第一次設立同省的軍政一把手,孟珙相當振奮,感受到皇帝對他的信任和重用。
崔與之暫時沒有回廣州,居住在成都,他兒子崔叔似從臨安縣令調為成都知府,兼制置使副使。
西夏人高智耀為成都府通判兼四川群牧所群牧使,專門負責為牧養西夏過來的牛羊馬。
西夏亡國之前,李德旺幼子隨孟璟來到四川,亡國之后,陸續有黨項人逃過蒙古追殺,逃往蜀地和鳳翔。
趙與芮問高智耀,西夏皇子要送往臨安還是留在成都。
高智耀最后決定留在成都,他將皇子改名高英,收為養子,暫時也不提復國之事。
十二月初四,高智耀也來到沔州。
當年帶著牛羊進川時,他也是經過的沔州,如今兩年多沒來,這里簡直就像了變了模樣。
看到沔州城時,高智耀大為震驚。
原沔州城城高七八米左右,現在兩年多沒年,城高最少十二米,四周的護城河又寬了好多,直接與城外的沮水河和大安水兩條河流相連。
但沔州城沒有炮,高智耀知道宋人現在把先造出來的炮,都安置在鳳翔城和三關五州一線,基本是把蜀口經營的像銅墻鐵壁一樣。
他不由回頭看看沙德爾。
沙德爾現在是西夏騎兵統制,眼下正帶著四千騎整整齊齊站在他身后。
西夏亡國后,從西夏各地陸續跑進川有一萬多戶,高智耀和沙德爾從中抽選了三千青壯,與沙德爾原來的人馬,成立了最后一支西夏國騎兵,宋人為他們兩千騎配了重甲札甲,兩千騎配的輕甲皮甲。
此時這屬于西夏國最后尊嚴的騎兵,正一人雙馬在沔州城外等著什么。
不一會,城中有幾十騎快沖出來。
領頭的正是他的老熟人,當年并肩抗蒙的孟瑛。
“高通判。”
“孟統制。”
兩人快馬相應,然后不約而同跳下馬,重重摟到一起。
并肩作戰,同生共死的友誼是無論如何都永遠記在心中的。
“朝廷要對甘涼用兵”高智耀以為宋人要幫他們收復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