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蒙古人在這個時代雖然難遇對手,但說實話在戰場之外,表現很一般。
因為蒙古人很少玩細作,沒多少戰術,打仗都是靠硬來,還有統兵將領自己的發揮。
對比明末的后金,崛起時非常擅用細作,遍及各地,攻打明朝城池時,經常靠細作或內應打開城門,短短時間在遼東攻占了大片大明的城鎮,也立足了腳跟。
蒙古人就不這么玩,基本靠硬攻,所以蒙古人這會攻城還是不行,強攻經常碰壁。
但凡蒙古人學會后金那套,多派細作,提前滲入,攻城會變的更簡單。
馬上等這王檝回去之后,蒙古人很快就會感受到攻城的艱難了。
也正因為蒙古人不擅長派細作,所以大宋朝國內的很多事情,他們都是半清不楚的,只有靠少量的來往商人述說,或者像王檝現在這樣,到臨安城的茶樓去聽。
而脫察剌更是第一次聽到,還有幫皇帝吹牛逼的事哈哈,那要去聽聽。
兩人找了個茶樓,果然聽到說書人在吹皇帝趙與芮。
今天他們運氣不錯,說書人在說趙與芮怎么上位的,如何智斗史彌遠,如何奪權,然后上位之后,就要為百姓量田,少收百姓的稅,皇帝陛下,只關心百姓生活啊。
聽書的人群中,立刻有人附和,皇帝圣明,千古明君。
王檝和脫察剌聽懵了,沒想到有皇帝會臉皮這么厚,專門派人在茶樓里幫自己吹牛逼。
接著說書人又說到山東,說到四川,說彭義斌和孟珙表面上是朝廷軍將,其實都聽調不聽宣。
人群中有人說,當年不是山東大勝嗎滅了張榮,朝廷還到處宣傳。
說書人罵道,那是彭義斌大勝,又不是朝廷大勝,朝廷派去的余玠,到現在還是副都指揮使,說不上話呢。
然后說書人又道,四川孟珙更不得了,能力是很出眾,在四川練兵還養馬,但是完全不聽朝廷的,到處惹事,遲早要出大事。
現在四川都是孟家軍了。
人群中馬上有人叫道,這種不是亂臣賊子嗎當召來嚴懲。
四周頓時附和聲四起,亂臣賊子。
后面兩人繼續聽,大都是吹大宋皇帝如何英明神武的,脫察剌直接聽不下去,趕緊帶著王檝離開。
回去的路上,脫察剌都懷疑他們借道的事,能不能辦成。
“宋人皇帝好像還得看四川制置使孟珙臉色借道之事,怕是很難”
王檝立刻道“不要慌,當年吳玠在川時川軍也號稱吳家軍,但宋人君臣意識還是挺重,雖然權傾一方,都會聽從皇帝詔令。”
“孟珙出身如何”脫察剌問。
這把王檝問住了。
這會孟珙都沒出名,出身也非勛貴官宦,兩人面面相覷,反正蒙古那邊根本不可能有這種人資料的。
即便當年孟瑛在臨兆重創了拖雷,除了拖雷自己,蒙古人都沒有關注到這股宋軍。
脫察剌則認為,如果是傳統官宦和勛貴出身的將領和地方大員,肯定會聽從皇帝的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