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漢潼關也被加固,蒙軍進來只能打西面。
賈似道看了看后,發現西門最窄,城門口僅容兩人并騎,這是潼關的一個特色。
也就是說西面有蒙軍來也好,或金兵出城也好,有幾千人就得走半天。
當初建造時是為了防守,利于防守,但設計者沒想到一件事。
一旦大軍出城與敵大戰,退回來的時候,就不容易回城。
估計當年漢潼關也是這么設計的,要不然曹洪大軍退回來,不會來不及,讓馬超也跟著進城。
不懂軍事的賈似道都看出問題所在。
一天他來到西門,看到西門這么窄,通往關中的馬車大一點都不能走,相當無語。
他遠遠指著西門,對全英道“西門這么窄,要是有幾百人進出,不得排隊半天”
再想想哥舒翰曾手握二十萬精兵,這二十萬人從這么窄的城門出去,不得走幾天
全英嘿嘿干笑“不知道啊,他們就是這么設計的,應該利于防守吧。”
賈似道沒說話,心想這西面沒有護城河,很容易上城的。
如果攻方從城墻上攻進來,你城門再小也沒有用啊也不利于大軍出擊。
“城外有溝渠,蒙軍要進來,必要先填溝渠。”全英這時道“金軍應該挖通黃河,放水進來,形成護城河,那更加容易防守。”
西門外面是有溝渠的,但未能挖通黃河,所以沒有護城河。
當然,現在金兵龜縮城里,十幾萬大軍,足夠防守。
潼關西面也就幾百米長,金兵十幾萬大軍,一米站一人,幾千人能站十排,能把城頭站的密密麻麻全是人。
這段城墻就幾百米,然后左邊黃河,右邊山嶺,你有幾十萬人也只能排隊上。
這也是為什么蒙軍幾十萬人都打不進來的原因。
賈似道是四月初到潼關的。
結果十一月時,蒙古大汗窩闊臺親率四十萬大軍攻潼關。
這把賈似道嚇了一跳。
好在潼關確實易守難攻,蒙軍前赴后繼,螞蟻似的上城,都被金兵一波波打退。
這個真沒辦法,他西面城墻就幾百米。
蒙軍雖然有四十萬大軍,前面打仗的也就幾千人,絕大部份人只能在后面看著,干瞪眼。
金軍也是,十幾萬大軍在城內休息,等著,城墻上放幾千人守著。
那幾千人打累了,立刻換幾千人。
雙方打了近兩個月,等速不臺慘敗倒回谷后,蒙軍退去。
潼關城內一片歡呼,賈似道居然也高興極了,而且安全感倍增,這地方真的不好攻,只要守軍不亂,不出去浪戰,基本是無解的。
此時賈似道反過來想想,如果宋軍從東面進攻,效果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