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民夫繼續取石頭,準備土袋,硬是拖了五天之后,再次出兵。
這件事換成一般的蒙將,帶四萬精騎出去之后,仗都沒打就回來,會覺得很丟臉,速不臺就不同意,硬是要提前去打大散關。
但拖雷不打沒有準備好的仗,因為第一次用投石機沒經驗,他浪費了好幾天時間才準備好。
四萬大軍在鳳翔城西面走來走去,一會前往大散關,一會又回平涼府,把宋軍也看的一愣一愣。
七月中旬,受盡折磨的蒙軍終于準備妥當,再次出發,拖雷親自帶兩萬騎兵在鳳翔和大散關中間的虢縣,要是鳳翔守軍出來支援大散關,他就圍點打援,直接打鳳翔宋軍援兵。
而速不臺原本只要一萬兵馬,拖雷給了兩萬。
七月十八日,速不臺帶領忽生孫哲別兒子,率兩萬精騎,五千民夫,五十具投石車到大散關前。
大散關前有段難走的棧道,棧道不寬,當年宋軍為了防止金兵,曾經燒毀過,但這幾年棧道居然還被加寬了。
速不臺看到加寬的棧道就生氣,感覺宋軍在挑釁自己,好像在說,來啊,來啊,來打我啊。
“攻破大散關后,盡屠之。”速不臺轉身惡狠狠的對忽生孫道。
忽生孫在歷史上沒留下什么名,但也是驍勇善戰之輩,他當即點頭“一個不留,宋人最是陰詐。”
十九日,大軍陸續經過棧道,進入陳倉道,當天下午就在大散關外十幾里處扎營。
蒙騎四出,發現大散關毫無動靜,城頭人影也少,速不臺知道蒙軍全軍糧食不多,等不了多久,立刻下令組裝投石機,準備進攻。
大散關和潼關相反,南北寬,東西窄,蒙軍是從南面過來打宋軍北面。
大散關全城才三千多米長,北面和潼關西面一樣,只有三四百米寬。
所以他們進攻的方向并不是很寬。
蒙軍在擺放投石機時,速不臺、忽生孫等已經領兵在后面看著。
與此同時,大量的民夫正推著大石來到現場。
大散關棧道難走,蒙軍用的最大的石頭也才一百多斤。
速不臺這時下令,一半民夫卸石頭,一半民夫去填溝。
大散關在秦嶺北,原本是沒有護城河的,因為山上沒有水溝經過。
但孟珙來后讓人挖了溝,有沒有水不重要,挖了溝一樣可以防御。
溝中還釘入樹樁倒剌,溝深有三米,寬達五米。
所以速不臺只能帶來些民夫過來。
民夫們是打破金國城府抓來的,當然絕大部份都是漢人。
不過他們之前算金國人,很多人出生時,就在金國國土上,但在蒙古人眼里,這些都漢人,并且可以利用。
“讓他們準備填溝。”速不臺這時大手一揮,下令第一批千人民夫準備往前。
忽生孫欲言又止,他看著前面非常安靜,感覺到大散關有些詭異。
但不等他開口,蒙軍的號角已經吹起來,民夫們扛著早就準備好的第一批泥石袋紛紛往前。
速不臺并不打算填完正面全部溝渠,只要填出十幾條道來,可以攻城就行。
民夫們在蒙軍的威脅下,紛紛往前。
大伙抬頭看著前面的大散關,有人忍不住打氣“不要慌,都是漢人,宋軍不會射我們的。”
這個時侯他們開始自稱漢人了。
城頭上一片安靜,遠處的蒙軍甚至看不到城頭有多少宋軍。
下面奔跑的民夫們越來越來勁,感覺宋軍可能真的不會打他們。
有人跑進八十步之后,都開始主動大叫“我們是宋人,我們是宋人。”示意城頭宋軍不要進攻。
也就在這時,城頭上突然涌出好多黑影,宋軍們幾乎個個拿箭。
“不要浪費箭,好好瞄準,準備”隨著各級軍官們的大喊,宋軍紛紛挽弓。
“自由射擊,射。”
嗖嗖嗖,城頭箭如雨下。
民夫們剛進六十步內,就被劈頭蓋臉射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