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分田也是有套路的,先分給原本各地主豪強的佃戶們。
佃戶是很多地主豪強的軍隊來源,他們本來就是無田或少田之人,因貧困而高價租地主豪強們的田,現在宋軍先分田,每家每戶十畝起,一下子拉攏了他們的心。
而且宋軍田租也低,只要兩成,再加兩成稅,等于是四成。
原本他們田租就在五成甚至五成以上,還要另外交稅,并且田還不是自己的。
現在宋軍答應他們,耕種交稅十年之后,田歸他們私有,即十年后,不用交田租了,只需交稅。
如果家中有青壯愿意當兵還要被宋軍選中,則直接不要田租。
如果家中有青壯經常參與朝廷征發民夫,幫朝廷做事,每年做足四個月,則免去田租。
這些政策出來,大名縣剛剛失去主家的佃戶們,紛紛投入宋軍懷抱,無人會再想念以前的主家。
彭義斌再次征發民夫幫忙做工事時,城中報名百姓越來越多。
分完佃戶們,彭義斌手中還有不少田,則分給大名縣田少的百姓。
比如每家人均不足兩畝以下的,然后是五畝以下的,盡力保障大名縣每家每戶都有五畝以上的田。
這批人被新分到的田,交稅兩成,原本自己持有的田,三年免稅。
另外城中原本有田的百姓,三年免稅。
趙與芮的政策一條接一條,全部是拉攏人心,宋軍才進城半個月不到,一套政策下來,幾乎立刻贏的全城百姓的支持和贊頌。
趙與芮在這邊原本就沒有稅收,現在他直接免稅三年,百姓們得到實惠,他并沒受到損失。
而他查抄了幾十萬畝田,分給百姓之后,手中還余下近十萬畝。
可以陸續分給駐地軍官,兵士和官員們。
彭義斌帶兵進城時,大名縣的百姓們十分漠然,很多人看他們,還如同看著仇敵。
但等彭義斌把地主豪強和糧田較多的一批驅逐出大名后,再一套政策下來,立刻贏得全城大部份百姓的支持。
當然,此時城中還有不少商人和讀書人,他們很多算是中產階級,糧田可能不是很多,但有商鋪和家產,他們對宋人的政策并不是很滿意。
宋人的政策全都是針對普通百姓,讓普通百姓得到實惠,而他們受益比較小。
很多人以前都不用交稅,宋人的三年免稅反而不是好事,代表著三年后,他們要交稅。
好在趙與芮馬上第二波政策上臺。
先是軍隊和地方官府和當地各商鋪商談采購事宜。
駐軍每年消耗油、菜,肉,布、鐵料等各物,以后改為當地采購,與各商家簽定合約,以略低于市場價購買。
朝廷以后只給當地駐軍軍餉和軍糧和軍備,其余物資盡量當地采購。
這可是筆大生意,而且涉及很多商行,合約還規定,朝廷每年會抽查所購物資和價格,若物資質量好,價格正常,可能把商行列入優先合作范圍,有機會獲得更大的采購單。
這樣大名城的各商行們就會展開競爭,同時把他們的利益和朝廷綁在一起。
對于讀書人,趙與芮在大名縣籌建學校,招募讀書人來教書。
朝廷是不給工資的,但從查抄的房產,商鋪和糧田中給些讀書人。
比如有的讀書人田少的,可以拿五畝田,當十年工資,你認真教書,這五畝田就給你,你不認真教書,五畝田可以收回來。
別人建學校得花錢,趙與芮在新占的地方建學校都不需要花錢。
搶來的錢糧就能支持他干下去,反正每一畝田,折兩年工資,一幢房產是折多少年工資,一間商鋪又是折多少年工資,這樣讀書人是紛紛報名,強烈要求幫忙教書。
幾套政策下來之后,大名全縣上下與宋軍利益綁在一起,宋廷也徹底鞏固了對大名的統治。
這會別說蒙軍打回來,就是宋軍撤出去,讓給蒙古人,大名城上下十幾萬百姓也不答應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