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這次一樣帶了炮,但帶的不多,只帶了五門炮,而且只是三百斤左右的輕型火炮,主要是為了攻城用,另軍中帶了兩百名工匠及家屬,還有郎中和家屬若干。
宋軍在前鋒哨騎后面專門有個修路的工兵隊路,之前大半年時間哨騎已經把不好走的路全部記錄下來,現在一邊走一邊修路,以駱駝拉炮,因為炮少,還算比較輕松,就是走的慢了點。
過河州后宋軍行軍速度又慢了,一天大概只能走到四十里,沒辦法,火炮實在難走,宋軍自己的輜重也多,這還是準備了一兩年的前提下。
過了河州后就一直往北,并且是沿著黃河西岸走。
這樣比較安全,蒙軍是很少過黃河的,因為過渡的地點距離這邊還比較遠,而且這時西夏的蒙軍還不知道宋軍在中原和金兵一起黑了蒙軍,窩闊臺決定借道宋境的時候,答應了宋人不派哨騎過黃河進入原金國境,加上這邊地圖不屬于西夏,也不屬于金國,而是吐蕃,所以很少能看到蒙軍哨騎過河。
大概四天后,達札贊跟著宋軍來到積石州,這邊是方圓幾百里內唯一可以過黃河的地方。
宋軍和一萬民夫過黃河就用了四天時間,達札贊雖然看不到宋軍有多少人,但過黃河這么久,算上宋軍輜重比較多,四五萬人是有的。
過河后就算進入西寧地區了,這會也十分荒蕪,當地都是吐蕃朵思麻地區部族,先后被宋,金,西夏所占,后來蒙軍進來,又被蒙軍所占,蒙軍還想用他們招降趙阿昌哥,因為當地和趙阿昌哥算同族。
不過宋軍很快過來打掉了趙阿哥昌被,蒙軍沒有來的及實行招降的事。
但宋軍不是去打西寧的,西寧這會以吐蕃人為主,人口不多,當地只有幾百蒙軍。
宋軍繼續往西北繞過西寧,走向后世的海晏縣。
宋朝時,海晏縣為河湟吐蕃哺廝咿屬地,現在還算是吐蕃人占著,因為蒙軍還沒進來。
當年吐蕃各部集合去和宋軍開仗時,他們身處西夏和吐蕃邊錘,距離宋軍近千里,這邊的吐蕃人就沒有參加。
而且這里只是個比較小的部落,湊不出多少兵馬。
宋軍這段路又走了近八天,從正月中旬出來,到這邊時已經二月上旬。
這時達札贊他們吃了好多帶的食物,已經可騎在駱駝上,單峰駱駝的物資轉移到雙峰駱駝上,他們的速度上來了,每天可以走到一百里。
但前面宋軍輜重多,還是比較慢,所以只能跟著宋軍放慢速度。
二月中旬,宋軍前鋒經過海晏,同時派軍中的吐蕃人前去和當地牧民交易。
這時吐蕃人才知道有宋軍過來了。
這邊靠近青海湖,宋軍和全部民夫就在青海湖不遠處駐營,休整了一天,也不怕當地牧民們去通風報信,首先這會屬于吐蕃,不屬于西夏,和蒙軍沒關系,其次距離蒙軍很遠,有數百里,就算有人去報信,等蒙軍知道,宋軍也早走了。
加上宋軍以白糖精鹽等和牧民交易,牧民們肯定是高興的。
十三日,休整了一天的宋軍繼續往西北。
達札贊居然又吃到了新鮮的肉,他們也和當地牧民換到了鮮肉。
過了海晏后,宋軍速度提上來了,達札贊他們也是騎在駱駝上,速度有些快。
他們經常在每次休息時去打獵,因為這邊鳥獸比較多,可以補允新鮮的肉食。
但這里海拔是有點高的,普通人來了真不適應,二月份還是比較冷的時候,好在最冷的是一月份,他們到時已經過了最冷的月份。
這次宋軍出動四萬人,有五千是吐蕃人,六千西夏人,另兩三萬多千都是川軍,而且這會四川也有很多地方也算高原地區,所以選的都是能適應的四川宋軍,加上他們在疊州幾年,經常出去訓練,基本都能適應。
唯一對宋軍影響最大的就是寒冷。
好在宋軍算著路程,到這里時已經是二月中旬,跳過了最冷的一月份。
后面的路有時會難走,有時會好走,對宋軍來說不亞于一次萬里長征,過程也相當艱難,因為帶著炮,和大量輜重,很多地方非常艱難,有時要七八個人直接抬著火炮經過。
而對達札贊和阿贊比來說,最艱難的就是進入一片戈壁區,這時他們帶的煤炭起到作用了,這片區域一片荒蕪,經常幾十上百里都找不到可以生火的東西,晚上只能用煤炭取暖,至于煮熱食就不用想了,直接吃干糧,從而節省煤炭。
而走在達札贊他們前面的宋軍帶的東西不比他們少,行軍也不容易。
但達札贊內心非常震憾,也能看出宋軍準備有多么充份,想必前期已經花了很長時間去調查計算路線,這才讓他們雖然辛苦,但完全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在經歷了足足兩個多月后,宋軍四萬加民夫一萬共五萬人,歷經辛苦,長途長途跋涉三千多里,穿過山川,越過戈壁,終于接近了沙州城。
這在當世也算是一項壯舉,畢竟宋軍輜重非常多,蒙軍能長途奔襲數千里,但肯定不會有這么多輜重。
蒙軍第二次西征,帶了十二萬兵馬,五十萬匹馬。
而宋軍這次四萬軍隊一萬民夫,帶了八萬駱駝,兩萬戰馬,困難程度比蒙軍大多了,路上要是被伏擊會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