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在部下的前呼后擁下緩緩回程,不時用余光打量四周的諸人。
部下們似乎對長子西征這話題非常感興趣,因為大伙都知道,這是得到兵權的最好機會。
擁護在蒙哥身邊的是后來歷史有名的敖漢部,現在叫兀干王親軍。
蒙哥在窩闊臺封地居住時,屬地叫兀干,在拖雷當攝政王監國的時候,部下都私底下都尊稱蒙哥為兀干王,當時可能大伙都以為拖雷要當大汗了。
于是蒙哥的親兵被稱之為兀干王親兵,后來更演化成部族的名號,再到明清時又改稱敖漢部。
這部份親兵之所以這么興奮,因為他們大部份都是蒙古早期征服其他部族時得到的,并且來自不同的部族,他們現在都算是蒙哥的奴隸,也早早遠離了自己原來的部族。
只有蒙哥得到兵權和重用,他們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甚至和將來一樣,可以組建屬于自己的新部族。
蒙哥想擁有兵權嗎他當然想。
他已經是二十三歲的成年人了。
蒙古立國之初,十五歲以上男子皆可征為兵。
現在蒙古人口多了,所以基本都用二十歲以上的男子為兵。
就這樣他也早應該跟著上戰場,但在拖雷死之前,他都一直在窩闊臺的封地,甚至沒有參與過大戰。
即便之后繼承了父親的領地,卻也沒有繼承父親的兵馬。
拖雷繼承的封地從克魯倫河到按臺山阿爾泰山、吉利吉思還有原金國北部。
在拖雷的所有封地上,原本共計有超過十萬戶以上的部族,每戶出一兵都能出十萬大軍,但現在蒙哥可能聚集不起兩萬兵馬。
因為大部份成年和精壯,都被窩闊臺以借道滅金的理由抽調出去,并且已經在外近兩年,自拖雷死后,都沒有回來。
現在窩闊臺帶著這些大軍屯住在官山,等于變相把拖雷系的兵馬都握在自己手中。
此次西征,或許是一次能得到軍權的最好機會,當不惜代價,支持拔都的西征建議。
蒙哥越想越激動,快馬加鞭趕緊往回趕。
快到母親營帳時,就看到不遠處另有幾騎也同時來到這邊,看到蒙哥時,對面紛紛跳下馬。
“阿哈大哥。”
來人正是拖雷的另幾個兒子,十七歲的四子忽必烈,十五歲的六子旭烈兀,十三歲的七子阿里不哥,
蒙哥跳下馬,微笑著和幾個弟弟打了聲招呼,然后往營帳走去。
營帳外站著母親唆魯禾帖尼的親衛百夫長亦扎剌。
亦扎剌是蒙哥母親克烈部的勇將,也是蒙哥和母親最信任的人之一。
進入營帳后,蒙哥四兄弟就看到坐在正中間的母親唆魯禾帖尼,紛紛親切的叫了聲額吉母親。
唆魯禾帖尼這會也才四十出頭,她十一歲就嫁給了拖雷,拖雷有十一個兒子,她一個人就生了十個,其中四個在歷史上先后當了大汗和皇帝,人稱四帝之母。
唆魯禾帖尼治家有方,管教諸子遵守札撒,并且愛護屬下臣民,是當時蒙古各宗王領地中,對百姓最好的一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愛戴。
而且她雖然是一介女流,但對學者和儒士也非常優待。
因為她善于處于關系,連窩闊臺有時也會與她商議軍國大事,這在當時的蒙古女性中還是比較少見。
拖雷死后,窩闊臺不時分割拖雷的兵馬,上次把一千雪你惕部及二千速勒都思部分給兒子闊端,得到拖雷部下強力反抗,有人甚至向唆魯禾帖尼表態,要支持蒙哥和窩闊臺干仗。
是唆魯禾帖尼說服他們,從而得到了窩闊臺和闊端的好感,還拉攏了闊端,闊端因為這個原因后來在蒙哥爭汗位時,保持中立沒有反對。
歷史上對唆魯禾帖尼評價相當高,她深謀遠慮,機智果斷,拖雷家族最后能奪回汗位,全是這女人的功勞。
此時的唆魯禾帖尼正笑吟吟的看著四個愛子,她肯定也沒想到,眼下這四個兒子,將來都會成為皇帝和大汗。
“都坐吧。”唆魯禾帖尼聲音非常果斷,給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