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以黑河為名,位于黑河下游北岸。
而發源于祁連山深處的黑河,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地800余公里后,匯向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緣兩片戈壁洼地,形成東、西兩大湖泊,總稱居延海。
這里水草豐美,河流湖泊密布,森林茂密,后世考察到在新舊石器時代就有大量人類在這里居住、繁衍,可以說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漢朝時,這里是出擊匈奴的前沿基地,從漢開始,因為交通便利,也是貿易集散地,是草原游牧部落和南方中原農耕部落開展物品交易、互通有無的交易市場。
由于處于南北交界處,農產品和畜產品的交易規模很大,對于各方都需求殷切,故而此地雖然很早就有小規模的城市,但卻不是為了抵御大規模的戰爭,而是本地居民防范盜賊自衛的一種形式。
黑水城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國以前就已建成,盡管城市規模較小,但因為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經之路和交通樞紐,所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附近更有大量居民,在這里耕耘牧獵、繁衍生息。
西夏建國后,為了加強這一地區的管理,防守東面遼國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調集兩個統軍司來駐守黑水城及整個居延地區。并將大批人口遷到黑水城一帶定居,讓他們在當地屯墾造田、生產糧食,以滿足大批軍民的生活需要。
六年前,蒙軍大舉入侵西夏,第一個攻打的就是這座要塞,打破黑水城之后,蒙軍在當地駐守了六千兵馬,又遷來大量的漢族和蒙古族人,來這里與當人共同發展農牧業生產,利用黑河的水利資源開渠造田,先后屯田上萬畝。
到元朝時期的黑水城,不僅是一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繁榮城市,而且還是當時“北走嶺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東往中興”的交通要沖和元朝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
從當時元朝的立場來看,甚至比原來西夏首都中興府還要重要。
因為黑水城扼守在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必經之路上。
現在雖然還沒有到元朝,南東面還有宋軍存在,中興府依然是最重要的。
但蒙軍也相當重視黑水城,城中兵力是沙州城三倍,人口更是達到八萬人。
闊端從河北回到中興府后,專門派拖雷系大將奧屯世英和弟弟兩人駐守黑水城,同時負責當地屯田一事。
但聽聞宋軍攻破沙州,闊端立刻從各地征招兵馬,奧屯世英讓弟弟奧屯保和帶了四千兵馬前去支援,他帶著兩千人繼續守著黑水城。
但很快有部下向他匯報,城中流傳著趙與芮的信,而且還特指窩闊臺毒死了拖雷。
“流言從哪傳出來的”奧屯世英臉色陰沉著問。
黑水城來往交易頻繁,但基本現在都是蒙古自己人和自己人交易,即拔都領地,窩闊臺領地和察合臺領地的商人會過來,經過黑水城往陜西,河北去。
這些商人大部份都是蒙古人,少量會有女真或契丹人,而漢人中的商人,幾乎很少有到黑水城來的。
因為成吉思汗也好,窩闊臺等也好,蒙古諸王都非常重視商業。
但他們的商業和宋朝金朝不同,用后世的話來說,這時候的蒙古商人,基本都是國企。
商人們都是蒙古諸王和貴族的部下心腹,普通商人是沒資格沒機會聚斂大量財物的。
蒙古諸王會優先重用西域商人,后來叫色目人,即西域方向所有非蒙古人,都統稱為色目人。
當時的諸王中,只有一直在金國和中原北方的國王木華黎一系會有少量漢商。
所以按奧屯世英的理解,來往蒙古的商人,基本都是國企,都是我們蒙古人自己的商人,怎么會有這種流言傳起來的
那肯定是有人希望他傳起來。
這種流言傳起來對誰有益,就是誰傳起來的。
部下回應也不知道,反正城中突然就有這種傳言,很多人私下都在議論。
部下一邊說話,一邊看向奧屯世英。
當初拖雷死前,奧屯世英可是為數不多,能在現場的人。
奧屯世英臉色慢慢有些發紅,他感覺部下好像在懷疑自己也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