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賴文俊面有得意之色,大概感覺自己忽悠到皇帝陛下了。
趙與芮不動色聲在原地走了幾步,然后道“賴文俊你說的有道理,我大宋的風水是要改改。”
賴文俊大喜,臉上露出興奮之色,畢竟他學的到東西,得到皇帝的認可。
“朕是比較相信風水的。”趙與芮直接道。
賴文俊更高興了。
不過他肯定不知道,趙與芮這會心里正在想,只要殺光蒙韃就好,老子還不信有什么二九四八,於萬斯年。
趙與芮信風水嗎,確定有點信,但信風水和殺光蒙韃不沖突。
他信風水是因為歷朝歷代在建造京師和皇陵時都用到風水,而且南宋的皇陵確實是歷朝歷代里最差的一個。
所以他打算,一面利用賴文俊改換風水,同時把蒙韃徹底鏟除。
他要逆天改命,推翻推背圖。
他原本還打算征服蒙古后,娶幾個蒙古小娘,現在想想,不行,將來娶啥也不能娶蒙古小娘,得殺光。
不然,我大宋的血脈,搞不好又變回蒙古去了。
說到風水,南宋皇朝也能寫一本書,南宋皇帝大概是歷史上最不注重風水的。
第二天,鄭清之也進來了,他與皇帝聊了會,皇帝又召建寧府學教授蔡模入京。
蔡模是蔡沈的兒子,蔡元定的孫子。
歷史上他是被建寧知府王遂薦之于朝,真德秀對他評價很高。
皇帝這次召他進京,是因為當年蔡元定師從朱熹,且是當時很負盛名的風水大師。
朱熹和蔡元定都精通形勢和理學風水術。
而當時的宋廷大部份風水師信守五音圖宅術和五音姓利,朱熹則強調負陰抱陽。
孝宗死后,垂暮之年的朱熹被寧宗趙擴召進宮,做為帝王講師向皇帝講論經史。
朱熹第一件事就建議孝宗不能葬在黃泉濁水之中,要另行吉穴,并且事關垂裕后昆的國家大計,這是南宋歷朝中,第一次有人提出南宋風水不行,為了國柞延繼要改風水。
而且提出改風的人,是當世大家朱熹。
當時他多次上書給皇帝寧宗趙擴說“古之葬者,必坐北而向南,蓋南陽而北陰豈有坐南向北,反背陽而向陰之理乎”
朱熹認為在南宋在紹興的皇陵土肉淺薄,不適合做皇陵,他專門和蔡元定跑遍大江南北,最后選了新安江流域做吉穴,然后向朝廷建議,把皇陵遷到這邊。
但皇帝寧宗趙擴沒有同意和采納。
南宋歷代皇帝都是違背向陽背陰的風水法則。
他們為什么會這么干
因為當時他們丟了北方,他們認為只要陵墓面向北方已經被完顏氏占領的先祖趙匡胤永安陵和宋朝建國都開封就能振興國力,收故土。
通俗點就是把屁股對著敵人,臭死敵人。
所以南宋紹興皇陵,不但土肉淺薄,而且背陽而面陰。
要知道所有陵墓都是背靠南面,面向北方的。咱們現代所有房子也都是負陰抱陽,面北朝南的設計,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真理,但南宋就偏要反其道行事。
趙與芮登基后就一直想找借口遷皇陵,因為他不想自己將來死后背陽面陰。
趙與芮這時問“你先祖蔡元定和朱熹選的吉穴在哪”
“新安江流域。”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徽州今黃山,東入浙江省西部,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后為錢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東北流入錢塘江,是錢塘江正源。干流長373公里,流域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
“具體地點可知否”
蔡模道他不記得了,不過可以回去找一下,祖父的遺作應該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