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以鋼鉆頭鉆出來的孔,這是蒙古人現在沒有的工藝,質量更不能比。
古代木工鉆孔有幾種常見的方法,一是用鐵打造成錐形,然后做成傘形拉動式鉆頭類似鉆木取火的裝置,釘進木頭內,再拉動。
二是用銼刀來回削磨,三是用鑿子切削。
前者算是比較高級的,但無論哪種,鉆出來的孔肯定沒法和宋廷工匠現在鉆床弄出來的好。
這幾個孔就是宋廷身份牌最重要的防偽標志,其中還隱藏著暗門在內。
此時劉潤才知道,宋廷在中興府重編了百姓地址歸屬地。
在城中,每十戶一組,每百戶一小保,每五百戶一大保,每一千戶為一街道,五千戶以上為鎮,一萬戶以上為一縣。
在城外,每千戶以上為村,五千戶以上為鎮。
每十戶設組長一名,小保設保長一名,副保長一名,,大保設保正一名,副保正兩名,街道設街長副街長,村鎮類似。
縣還是按原來大宋朝的暫時不變。
重設之后,還打擾了各部族居住地,以前西夏國也好,蒙古統治期也好,通常蒙古人住一片,黨項人住一片,突厥人住一片,女真住一片。
現在全部打亂,一組十戶中,優先蒙古、女真、契丹等都要有,主要的組長,保長等,大部份都是漢人。
公告寫的很長,還鼓勵大伙參與保長,街上,鎮長等自我推薦,只要能通過宋軍審核,就能在中興府當吏。
因為這些人都有吏的身份,朝廷會有部份補貼與薪水。
像組長,保長,保正等,都可以為家里減稅。
街上和村長以上,有薪水。
衙役還道,大伙以后要好好保管身份牌,不出城不要帶,出城必須要帶,萬一被檢查到,可是麻煩事,更不能輕易掉了,給老子束在腰帶里。
四周頓時一片笑聲。
很快,現在百姓越聚越多,大伙看后紛紛議論紛紛,很多人后面都可能要搬家。
朝廷正在規劃,將各族人口有序劃分,然后屯田居住。
這項工程肯定也比較大,估計得忙好久。
而且在公文最后,大宋說中興府地勢比較低,朝廷要挖高填洼,動員一萬民夫從高處挖土取石填低處,把中興府四周高地給鏟平,然后填高中興府,也歡迎大家報名,干的好的,將來當保長什么都有加分。
劉潤和哲庫看的面面相覷。
宋人顯然是防備以后蒙軍再來水淹中興府。
宋軍和蒙軍的駐地都是高處,只要把這高處挖平了,以后來人就很難筑壩,因為如果沒有高地的話,你會淹到自己,。
當然,宋軍不怕別人來淹中興府,宋軍占領之后,蒙軍是不可能再打下來。
宋軍之所以要填洼,主要是中興府四周全是糧田。
西夏的雨季很是影響糧田產量,雖然西夏不是以產糧為主,但趙與芮占據后就想改造下,把洼地填起來,成為上等良田。
這種填洼地改成良田的事,南宋最擅長。
沒辦法,南宋丟失北方之后,僻居南方,為了提升糧田產量,大規模干了這事,江南等地被都填了不少洼地,也形成了大量的優質糧田。
盡管南宋土地兼并非常嚴重,但南宋終其一朝到滅亡,都沒有像明朝那樣大面積缺過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