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黑麥這玩意現在在波斯四處都有,只是蒙古人不在意當地的農業生產,他們都是直接向地方貴族領地收稅,所以根本沒注意到黑麥的好處。
阿布艾哈邁是想,有機會向蒙古人推廣,你糧夠了就不用到處征這么多稅,可蒙古人不是農耕民族啊,哪愿意屯田種糧。
鄭大根仔細問了下,黑麥種植時間根據各地氣候土壤來定,目前在波斯和巴格大等大部份地區通常在三到五月份播種。
而實際到宋廷之后,還得根據南方北方等不同地區來看。
南方可以在十月份播種,北方可以在二三月份播種。
“這個年畝產多少斤”鄭大根又問。
黑麥在后世畝產能達8001000斤,這會當然沒這么高,阿布艾哈邁的家鄉大概畝產三百多斤。
但他的家鄉天氣比較干熱,當地水利建設又不好,屬于產量比較低的。
這個時期全世界水利做的最好的,只有南宋,占城等幾個國家。
歐洲和中亞這邊基本不重視水利,也沒啥投入。
見鄭大根很感興趣的模樣,阿布艾哈邁又帶他來到另一輛馬車前,馬車里裝著一袋袋的草料,隨便打開一袋,就看到好多被剪砍過的草料。
阿布艾哈邁說這是黑麥的秸稈,大概畝產一百五十斤不到干草。
這是他們經過處理的草料,主要用來喂牛和羊,當然,也可以喂戰馬,但喂戰馬的時候,最好和些豆類。
經過他們處理的草料,非常利于消化,也沒丟失營價值。
鄭大根直接問,你們怎么處理的
阿布艾哈邁沒想到宋人連這個也感興趣,但這種事在巴格大都不是密秘,波斯這邊的牧民也都知道。
阿布艾哈邁說的是早期最便捷最好的處理方式,按百分之一的比例,一斤石灰加一百斤水先攪拌均勻,然后沉綻一天。
把麥秸稈剪成相應的長短,后世來說,一般牛吃是35公分,羊吃是23公分,這會巴格大人都是一樣,直接三公分左右,牛和羊都能吃。
接著弄了一個大缸,將草料用石頭壓在缸里。
然后把沉綻后的水過濾出來,倒進缸里,蓋過草料,浸泡一天一夜后取出來涼干。
這樣經過處理的秸稈,利于消化,又不失營養,儲存時間又長,非常適合大批量養殖牛羊。
不得不說,這時候波斯一帶的草料處理水平已經領先了蒙古人,而中原因為不是游牧民族,也沒人專研這些技術。
蒙古人雖然是游牧民族,但也沒人研究這些東西,他們有大片的草原,不用擔心缺少鉰料,也不會去屯田收集稈稈去當鉰料。
而在波斯和巴格大等地,阿拔斯王朝的四周諸國,大部份養牛羊的都會這么干。
這還算是比較簡單的處理方式,其實還有更好的更復雜的,阿布艾哈邁沒有說出來。
比如用酒曲加米糠按一定比例,進行發酵七天,然后再按一定比例揉和草料攪拌處理。
這種處理過的草料更營養,甚至能用來喂馬,就是成本比較高。
在波斯的大城里,專門賣牛羊肉的商人們,可能會這么干,還能提升牛羊肉的品質。
鄭大根和阿布艾哈邁在交流時,沙德爾在邊上默默聽著,西夏人和蒙古宋人都不同。
西夏人和蒙古人一樣養馬和牛羊,也和宋人一樣屯田,他們最大面積的田都在中興府、西涼、夏州等幾個州城中。
但他們也不重視水利,加上西北氣候地形條件,產量也不高,主要還是以牛羊為食,谷類為輔。
今天聽到阿布艾哈邁說黑麥什么什么好,一百樣好,感覺這玩意移植到西夏國內挺好的。
既能給人吃,又能喂牛羊,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好
好不容易阿布艾哈邁說完,鄭大根轉身對沙德爾道“陛下說過,蒙古人除了殺戮和掠奪外,一無是處,他們永遠不會想出這種處理方式,也不愿意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