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年收復中原和去年打下西夏部份都是發了重獎的。
像他們今天在坐的內閣大臣們當時每人多發了兩個月工資,這對大臣們來說,可是筆大數目。
秦卓的話明顯是故意提醒他們,咱們打仗掠奪,你們也是有好處的。
眾大臣聽到這話一個個若有所思的低下頭。
趙與芮是兩宋歷任皇帝中最有侵略性的,到處打仗,前年還打到高麗去了。
以前打仗在朝臣眼中是勞師動眾,損耗糧錢,徒耗國力的事。
但在趙與芮手上,每次打仗都有好處。
即便是幫高麗打蒙古,高麗人也給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事后為今天的內閣成員,都得到了高麗上貢的頂級高麗參,有大臣可能現在還沒吃完。
這么想想,打仗好像不一定是壞事
趙與芮等秦卓說完,便語重心長的道“戰爭,從來不是消耗國力的壞事,當然,你打輸了話就得認。”
“只要打贏了,戰爭就是天大的好事。”
說這句話的時候,趙與芮心里其實在想,他自己并不喜歡戰爭。
如果可以,他寧愿是和平世界,畢竟前世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百姓,戰爭對百姓來說太殘忍。
但現在身處位置不同,環境也不同,趙與芮另無選擇,也沒有退路,而且他必須給后面殖民海外打好基礎,讓保守的弱宋,變成積極對外拓展的強宋。
在場這么多大臣,未必所有人認同趙與芮的理念,但大宋目前戰爭都帶來了好處,他們無人能做出反駁。
說完后,趙與芮示意他們繼續說。
“其中有一件事想和諸位說明下。”
于是楊長孺又道,原來寶慶七年全國糧價普遍降到一石一貫,算是低價期。
但這幾年百姓生活富足了,糧價居然又起來了,今年又漲到一貫多一石。
雖然比趙與芮登基初便宜,但糧價還是又漲了,所以去年這折錢三億三千萬貫,是要扣點水份的。
李皇有些不解“明明百姓們基本都有田了,為什么糧價還漲”
“因為移民。”趙與芮解釋道“還有造酒等。”
朝廷這幾年,不停往海南,大員,遼東三個方向移民,包括現在還往陜西移民。
陜西被蒙攻金時,殺了無數人,又逃到中原好多,現在朝廷都在移回去。
這剛過去沒田沒糧,全靠朝廷供應,這就導致部分地區糧價上漲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