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之戰用了數天才打完,宋軍得到蒙軍近八千降軍,上萬戶百姓,還有大半個定州城。
宋軍從中挑選一千有家屬的蒙軍。
家屬全部繼續住在定州城,一千蒙軍跟隨宋軍,其余的降軍和百姓,統統押往陜西。
朝廷這幾年治理黃河等事,需要大量人力,這些百姓和蒙軍將會被陸續分派,有人會去挖礦,有人會去當黃河苦力。
其中蒙軍的百姓都是整戶整戶的被拉走,父母治理黃河,兒女長大了,繼續干,宋人不用支付工錢,只要給口飯養活他們就好。
打下定州后,宋軍略做休整,掉頭往東南方向,先打鹽州。
鹽州守軍不多,蒙古就兩三千人在,察剌帶頭招降,還沒打就降了。
然后往夏州,銀州打,原本劃給蒙古人的各州,陸續被宋軍打下。
其中只有夏州進行了抵抗。
夏州兵馬略多,守將也不肯降。
宋軍自然是老套路,先封住各門,然后以汽油彈逼蒙軍下城墻,同時讓察剌帶一千蒙軍蟻附上城。
上面火焰都沒滅,察剌和蒙軍紛紛套上宋人的火烷衣爬上去。
宋軍上午破城,下午就平定了全城。
接著是學習蒙古人了。
凡抵抗的城,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后面的龍州,洪州,石州,宥州、溥樂城、榆林城等聞迅而降,不用察剌招降,紛紛投降。
陳祥和張能的右路軍,僅用了兩個月不到,徹底收復了原來劃給蒙古的西夏東部和東南部,并與宋境陜西連成一片。
這會榆林城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城堡,但在明朝可是重鎮。
秦朝在這邊修了長城,后來隋朝又擴建了,但真正完善還是到明朝。
明朝成化年間,延綏巡撫余子俊在原隋長城的基礎上筑起的榆林鎮長城。
榆林鎮明長城全長880公里,東起清水營榆林,橫穿府谷、神木、榆陽、橫山、靖邊、定邊六縣區,西至馬池鹽州,有40個城堡,93個墩臺,890個崖寨。
秦隋長城自然早就破舊不堪,西夏也沒有好好修整,宋軍攻占之后,很快把兵馬暫時集合在榆林,并陸續從中興府和延安兩個方向調轉物資。
定州城被大火包裹的時候,另一個地方也在被宋軍圍攻。
孟珙親率中路軍十二萬正在圍攻克夷門。
克夷門是西夏北部的屏障,當年西夏有五萬大軍屯集在這里,可見對這里重視。
克夷門地勢險要,建立在賀蘭山沖兩座山谷之間,右翼是黃河河道,可稱之為天險之城,正常情況下,這種堅關是不可能被打破的。
當年蒙軍入侵,鐵木真親自率大軍攻打克夷門,但蒙古騎兵在這種險關面前毫無辦法,略攻無效,打了一個月都束手無策。
正常情況下,一般統帥就準備撤兵了。
但鐵木真很快就想到辦法,攻不下城關,就想對付對面主帥的辦法。
西夏克夷門主帥為嵬名令公,這個嵬名令公在西夏也算名將,很有智慧,地位也比較高,所以相當自負,氣量狹小。
于是鐵木真每人命人到城下辱罵嵬名令公,說他浪得虛名,只敢堅守,不敢應戰,還敢說自己是西夏第一名將,簡直狗屁不是,接著又是一頓問候嵬名令公全家母系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