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近萬匹馬,三千多將士吃住在納林河邊,每天捕魚打獵,還天天有澡洗,簡直和過來春游似的。
蒙軍等了兩天,發現宋軍就駐那不動,這時忽必烈坐不下去了。
他再次勸說奧屯世英去打宋軍。
奧屯世英表態,宋軍來了一萬騎,糧食帶不多的,就算是捕魚打獵,也不夠他們吃,再等幾天就會退兵。
忽必烈道,萬一是一人三騎,只有三千人呢
那兩騎每騎帶五十斤糧食好吧,那就是一百斤,加上捕魚打獵,起碼能住半個月,甚至一個月。
忽必烈最后急了,說,你給我三千騎,我出去打這股宋軍,忽必烈認定宋軍只來幾千人。
將來闊端要是有意見,我來替你和他說。
奧屯世英只好勸他,說宋軍現在不比以前,自皇帝趙與芮上臺后,十幾年來宋軍越來越精,論騎射等術,已經不比咱們差多少,不好打了。
忽必烈在宋軍進入草原之前,一直在哈剌合林,他還以為蒙軍騎射天下無敵呢。
而奧屯世英和弟弟保和兩人多次和宋軍交手,從十幾年前拖雷兵敗而死到現在,已經認識宋軍十幾年了。
很多蒙古人從小騎射,也沒練十幾年,對面宋軍可是有大批練了十幾年的精銳老兵。
奧屯世英又道,我小兒子奧哈良,今年十九歲,跟著我七歲練騎射,每個月在馬上的時間也就二十個時辰不到,遇到一些特別時段更是休息不會去練,他過要讀書習字,做其他事,十一年加起來練騎射的時間,不到一年。
這已經是所有蒙軍中精銳的標準,真正的蒙古族戰士,從六歲上馬練到十九歲,大概在馬背上的時間加起來能達到一年算是相當厲害了。
而宋軍,每天最少兩到三個時辰在馬背上,每日每夜,全年在練,諸多宋軍在馬背上的時間,比咱們蒙軍還多,真的不好打,奧屯世英苦口婆心的勸忽必烈。
忽必烈和布魯海牙等哈剌合林來的蒙軍將領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奧屯世英說宋軍征服吐蕃時,有吐蕃人逃過來,這些人參與過宋軍,說他們跟著宋軍就是這樣,每天都訓練,要么騎射,要么步射,因為他們是吐蕃人,也沒參與過一種隊列,據說還有隊列,宋軍也是天天練的。
忽必烈更不相信了。
古代軍士三天一小練,五天一大練,都算是精銳,那有天天練的。
蒙軍也是不是天天練啊,蒙軍都是從小自己訓練,成年后從征入伍,直接上戰場,那有天天訓練的。
奧屯世英又道,宋軍現在有種弓,射的極遠,遇到哨騎,宋軍先下馬,等咱們哨騎剛進入兩百步他們就射,等咱們哨騎跑進八十步內時,宋軍上馬就跑。
宋軍也能邊跑邊射,而且射程比咱們遠,戰馬也不比咱們差,咱們非常吃虧,哨騎們現在都不愿意和宋軍哨騎糾纏。
忽必烈馬上道“宋軍弓射的比咱們遠,必然是重弓,步弓,也就是戰馬上帶的東西比咱們重。”
“只要咱們陸續的追擊,長途之下,宋軍戰馬的馬力必然要比咱們消耗的快。”
“到時就能取勝。”
忽必烈說的沒錯,但這個長途倒底是多長
宋軍哨騎和主力通常不會距離太遠,伱追過去遇到主力怎么辦
“奧屯世英,我父王在時,對你如何”
“你真的連三千精騎都不愿意借給我嗎”忽必烈最后怒了,終于擺出王子的架勢逼迫奧屯世英逼迫他。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