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蒙軍奧屯世英部狂攻前營,前營馬車又被蒙軍投石機破碎,呂文德緊急調動了兩千五百燧發槍支援前營。
這會前面奧屯世英被迫全力猛攻,蒙軍傷亡相當慘重,到現在為止還在宋軍陣前七十步和六十步之間來回。
“宋軍在調動人馬,上上上,全軍沖,沒有命令,不能后退”隨著忽必烈一聲令下,轟隆隆,蒙軍三萬精騎奔騰如風,直接提速往前狂沖。
忽必烈默默數著火炮聲,發現宋軍后陣火炮只有二三十門,果然比前面少多了。
忽必烈和合答海集合了三萬精騎,兩人帶著騎兵飛快繞到宋軍后陣。
他還帶出來兩個弟弟末哥和也速不,其余家人全陷在城中。
幾人商量了下,決定在后面集中三萬精銳打一波,同時還得留兩萬精騎防備宋軍騎兵反沖。
后陣主攻的主將為忽必烈,還有察合臺的兒子合答海。
所以現在的忽必烈在蒙軍上層貴族中口碑不咋樣。
宋軍后陣也明顯發明蒙軍要主打他們,正在調動人馬。
接著在黑水城又擅自要和宋軍開戰,雙方人數相當的情況下,又被打敗。
之前察合臺讓他領軍打了波宋軍左翼,也沒有起到成效。
蒙古諸貴族中現在都看戰功和實力,他忽必烈出來之后,打了兩次敗仗,現在合答海沖鋒,他不沖,一旦傳出去,無論勝敗,他忽必烈在蒙古皇室和貴族中都會被人恥笑。
察合臺和闊端陷入了深思。
這邊原本有三千燧發槍手,其余全是騎兵。
宋軍也是有數萬騎兵的,雖然絕大多數都是騎馬的步營。
合答海也是個猛將,他感覺到這邊火炮少,火器少,膽子也大了,親自帶軍,大手一揮,直接沖向宋軍。
但箭矢和雨一樣,宋軍的箭陣太猛,各種射程都有,從他們兩百步到一百步間,宋軍的箭就和下雨似的沒停過。
忽必烈彎腰伏在馬背上,不時觀察四周,他控制著馬速,跑的既不快,也不慢。
太快了,他怕沖到前面,太慢了怕被人看不起。
他左手臂上綁了個小圓盾,這是蒙古人常用的牌盾,用來在沖鋒時防箭。
牌盾的缺點是小,優點是便于攜帶。
但忽必烈看過宋軍的大盾,宋軍的大鐵盾大而笨重,防御力卻超強,兩人合舉兩塊,能把整個人身體都保護進去。
宋軍也常常帶在戰馬上,忽必烈覺得可以學習宋軍的大方盾,但蒙軍的生產能力不支持。
蒙軍也算相當重視工匠,每攻占一城,就算屠城,也會留下工匠。
蒙軍在哈剌合林和謙州都擁有上萬戶的工匠,整個蒙古帝國有超過二十萬的工匠。
可蒙軍還是普通的手工作業,就這樣也只能勉強支持蒙軍的常規軍備,很多宋軍的兵甲,他們都不會打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權者不夠重視,沒有去學習。
宋人中唯一讓他們想學的就是火炮。
現在蒙古帝國了極大的心思和人力物力去學宋軍的火炮,投入的巨大的人力和物資,但效果其實反而不好,白白浪費人力物力。
要是忽必烈能做主,他定然要學習宋軍的馬車陣,大鐵盾,神臂弓等各種裝備。
尤其是宋軍的神臂弓,是宋軍諸多弓弩中最強的,因為沒有尾羽,有足夠強的穿透能力,哪怕射到手臂上,事后都可能傷重而亡。
忽必烈一邊跑一邊想著要是自己能成大汗,該如何和宋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