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合答海臉以下沒被燒到多少,主要還是燒在身上,就是大胡子被燒了好多,痛的他吱牙咧嘴,伏在馬上表情比哭還難看。
但忽必烈看他的傷勢,就算現在沒死,回去恐怕也支持不了多久。
“先別說話,咱們先與他們察合臺和闊端匯合再說。”忽必烈只好安慰合答海。
平時索來勇武的合答海,此時滿眼通紅,眼淚都止不住的流下來。
他顫抖著嘴唇說不出話,只是看著忽必烈在流淚。
忽必烈和他其實關系一般,而且因為察合臺當年支持窩闊臺,沒支持他老爸拖雷當大汗,心里對察合臺一系是很反感的,巴不得合答海死了才好。
但想到蒙軍的大敗,忽必烈也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輕輕拍了拍合答海“走,先回家。”
忽必烈帶著一萬多騎往西北方向逃,路上還能看到到處逃亡的蒙軍,他陸續收攏,中間還遇到一股宋軍騎兵在追殺。
對面宋軍騎兵約千余騎,正在追殺逃散的蒙軍,看到他們人多,宋軍也沒敢逼過來,但也退,繼續在四周追殺落單或人少的蒙軍。
忽必烈弟弟末哥看的大怒,想帶人沖過去,但被忽必烈制止。
他不想被宋軍纏住,即使蒙軍野戰不怕宋軍,可現在慘敗之時,部下大多沒有戰意,當然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元貞七年十一月宋蒙在謙州羅斯公國葉尼塞河上游附近大戰。
雙方才打了兩個時辰不到,蒙軍率先崩潰。
戰后呂文德也暗叫勝的僥幸。
當時蒙軍正面不計死傷的狂攻,宋軍燧發槍都是連綿不斷的打,很多槍管都打紅了。
蒙軍崩潰前,正面宋軍已經有兩成的燧發槍接近暴廢,蒙軍要是再有幾萬人馬,再拼命死攻,宋軍就得和他們全面進入肉搏戰。
戰后蒙軍全軍狂奔,主力往西北方向阿爾泰山方向跑,另有少部份情急之下四散而逃。
蒙軍全軍十三萬多,戰后宋軍檢查現場,并把所有受傷不能跑的蒙軍全部殺掉,共得尸體接近四萬。
蒙軍戰損比例高達三分之一才崩也算當世除了宋軍最強最有戰斗力的一支部隊了。
戰后宋軍到處追殺,蒙軍又損失不少。
最后跟著察合臺和闊端、忽必烈逃走的大股蒙軍在七萬左右,還有萬余逃向草原各處。
這個場面還是比其他軍隊好多了。
對比之下,去年蒙軍在西征時和兇牙利聯軍在塞約河岸的決戰,兇牙利軍傷亡不到十分之一就開始跑路崩潰,然后被蒙軍一邊追殺,一邊圍剿,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當天被殺就接近九萬。
雙方都是蒙軍在攻,結局截然相反。
之所以聯軍這么慘,除了武器裝備和戰術不如宋軍,還有人員素質也遠遠低于宋軍,而死傷最大的原因就是聯軍騎兵少,指揮又混亂,最后被打敗時,大部份聯軍沒有接到撤退命令,歐洲人又不講變通,加上大部份是步兵,全軍只能在原地抵抗。
被蒙軍層層圍剿,當天打到天黑之后,還有零星的抵抗,也給聯軍造成了重大的傷亡。
反過來看蒙軍,雖然慘敗,但主力立刻倚靠騎兵的機動性,趕緊脫離戰場,宋軍真正的騎兵少,雖然敢追擊,但也只追零星的,少量的敵軍,對大規模的蒙軍主力也是以驅逐為主。
當天蒙軍慘改之后,立刻脫離戰場,連謙州都沒有回。
宋軍留下一部份在原地殺人,一部追擊驅逐四周蒙軍敗兵,余部飛快向謙州接近。
蒙軍原地的很多受傷或沒馬沒跑掉的先被宋軍抓起來,命令他們挖坑,一直挖了三天坑,三天之后,先埋了蒙軍尸體,又把蒙軍余下的全殺了。
十二月底,宋軍追擊部份潰逃至謙州的蒙軍到了謙州城下,宋軍四面包圍,先招降,時城中還有萬余蒙軍,守將為察合臺兒子也速蒙哥,不降。
宋軍四面合圍,先用汽油彈再蟻附,天黑之前就攻入城中。
接著按皇帝命令上下盡殺之,一個沒留。
宋軍大將呂文德當時也是相當郁悶的,因為謙州和哈剌合林一樣都蒙軍后勤和工匠最集中最多的地方,也是蒙軍的大本營,而且蒙軍很多都是精壯,可以拉回去修理黃河等做重大工程。
但他領軍進來的時候,皇帝趙與芮和他說過了,抓到闊端或闊端手下的兵馬,一個不要留,全部殺光。
呂文德不明白為什么,只能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