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父親只能通過錦衣衛和山東都司新兵訓練營的人打招呼。
但山東的吳潛已經在修補這缺下的一塊,李杓他們沿路看到有不少人在到處勘察,時而劃劃弄弄。
李杓兩人也連連點頭。
不過今天船里沒多少人,只有四十多人,除了一個全身甲具的宋軍外,全是一群大宋有志青年。
有天高達終于忍不住,問李杓“怎么沿路看到好多人在勘察,這是要干嘛。”
對比濟南城三十多萬人,加上附近所屬各縣的人口,這數量其實挺少的。
王登也差不多,父母都不同意,但他父親只是個老師,沒啥權勢,人家錦衣衛直接說不能退,不上也得上。
要不是有趙與芮的宣傳發動,估計一個主動當兵的都不會有。
王登果然還是有點厲害的,也一眼看出關鍵“這要能連結徐州,江南和山東就連成一片了,水道運輸相當便捷,以后運兵也好,運物資也好,能縮短很多時日。”
王登父母沒辦法,只能咬著牙認了。
在這里,他們被分成兩波,一波三十多人將坐船去濟州島,在那邊練騎射。
李杓他們第一次坐船,這是大宋專有的運兵船,共上下兩層,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結構,只有一個巨大的船艙,里面能坐四排人,地面上還能再坐四排,上下兩層能裝兩百多人,滿員還能帶一萬斤物資。
李杓父親是濟南知府,應該有點風聲。
二月上旬,這批人到了海州淮安,此時他們算是進入了江南都司的地盤,離開山東都司的地盤。
他們三人都會騎馬,所以是并肩騎行,跟著那宋軍伍長的。
原本山東都司指揮使彭義斌和李曾伯也是認識的,但山東都司絕大部份高級將領都參與了與蒙軍的大戰,不在濟南。
會通河挖出來后,山東和江南就可以直接從水道通行,相當便利。
大宋的新兵期看兵種,一般騎兵要練一年以上才會進入前線部隊。
當然,現在的大宋當兵還有各種好處,立有軍功的,可以用軍功為后代換個出身,就算當不了官,弄個吏員也是可以的。
果然李杓道“好像要開挖河道,連接徐州和濟寧。”
對方在和山東都司交接時,可以打個招呼。
李杓和周圍的人一交流,才知道有大部份都是和他們一樣,看了戲劇之后,腦子一熱,主動報名當兵的。
兩宋主動當兵還是少見,今天李杓就看到一船四十多人,證明趙與芮的宣傳和政策相當給力。
只有李杓、高達、王登三人坐船出海后,突然往南,航行了十幾天,中間還在浙江沿岸停靠過兩次,此時他們知道自己被運到海外了。
李杓是天天罵人,但高達和王登反而比較高興。
海外顯然比較安全,不用和蒙韃打仗。
二月下旬,歷經大半個月后,李杓三人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上岸后他們才知道,這里叫大員,是大宋最大的白生產基地。
上岸后來接收的軍人還沒到,三人跟著帶隊宋軍站在岸邊等著。
李杓注意到岸邊有好多宋軍軍方戰船,更有大量的從沒見過的當地番人在幫忙運輸物資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