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城原本叫晉州,窩闊臺于兩年前撒晉州,改為鼓城萬戶府。
反正金人就是打贏了,也不會拿他們怎么樣,但蒙古人會屠城。
但董俊苦心經營藁城二十年,根本不退,就死守在城中。
滹沱河岸的某處,有大量俘虜在挖坑,挖在之后,也會被宋軍斬頭。
這招是以前蒙古人常用的招數,所以每次有蒙軍入侵,各地都想辦法投降,生怕被屠。
而在鼓城的北部就是滹沱河。
雖然他們被金國統治了上百年,但畢竟也算漢人。
高重注意到獻縣城外有宋人民夫干活,這邊沒有宋人民夫,立刻就能想到,獻縣內的人幾乎被殺光了。
但強金山這招還是起到作用,獻縣周邊的開強,交河、阜城,武邑、衡水等縣先后投降。
為什么當地漢人抵抗激烈
因為趙與芮在攻滅金國后,每到一城都先殺地主,然后查抄家產和分田,接著看情況免稅三到五年,金國地主在金國滅亡后,差不多被趙與芮殺完了。
這樣藁城四周的東、南、北三個方向已經大部被宋軍全部占據,且團團包圍。
董俊在1220年就駐守藁城,到現在為止足足經營了二十年,城防工事相當完備,北城外就是滹沱河經過,與他們的護城河相連,宋軍暫時沒有攻打藁城,因為有護城河的城府不好打,得先填河。
頓時河北大地震動。
真定也是座堅城,滹沱河直接從真定城中間經過,后世靖難之役,朱棣正面攻城都沒有打下真定。
然后河北的漢人們就習慣了,金人過來收復就打,蒙古人過來就降。
因為附近蒙軍占據的城府還較多,宋軍也是屯駐各城,每打一城就駐守一波兵力,慢慢兵力就有點不夠,這才從濟南府招兵馬過來屯守。
同樣的,孩子們對疼愛自己的父母未必有好臉色,但在兇狠的外人面前,可能就比較乖。
當然也有繼續抵抗的,深州、束鹿縣等還是繼續抵抗,只是沒有巷戰。
這段時間宋軍繼續往北,清掃藁城四周各點,陸續打下鼓城、無極縣、深澤縣等。
只有西面還有真定沒下,南面是欒城,趙州沒下。
開會的地方就在牛小用大營里,大營背靠城墻,軍士們正在外面設障礙,以防蒙軍突襲。
這邊幾十里外就是藁城,蒙軍每天都有哨騎過來觀看。
高重和馬建過去的時候,還能看到蒙軍哨騎在幾百步外遠遠的掠過。
蒙軍哨騎也不敢靠近,四周宋軍哨騎更多,他們也被粘上,每天都是匆匆來看幾眼,主要是看宋軍來了多少人馬,有什么調動和變化。
蒙軍哨騎不過來,宋軍也不管他們。
等高重到了大營帳里,里面人滿為患,本將副指揮及以上的人都來了。
牛小用身后的帳布上懸掛著一副簡易的地圖,高重看了眼就知道是宋軍新畫的鼓城城內圖,還有城外的形勢圖。
雖然比圖簡易,但很多重要的地方都標記上去了。
趙與芮對軍官識字率要求還是比較高,現場指揮及以上的基本都識字,只有識多識少的區別。
“我軍奉命駐守鼓城,大家看,這是鼓城,距離咱們最近的是西邊的藁城,只有二十里路不到,里面有蒙將董俊駐守,城防完善,這家伙是蒙古萬戶,手下擁兵上萬,加上前段時間的蒙古敗兵有部份逃向藁城,估計這人手上有近兩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