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敢怒不敢言
大蒙古終于達成了一致的協議,舉族退往蒙古官山烏蘭察布附近。
他們退往草原的理由,除了以薩滿的祭祀原因,更說宋軍有重型火炮,不利于千里跋涉,那在草原上打的話,蒙軍就會占優。
這確實是一個退往草原的極好理由。
官山距離大同還是太近,窩闊臺還得考慮和宋軍的決戰。
于是他們又是一番討論,決定先和察合臺合兵,再說服拔都。
只要三路蒙古大軍合兵一處,那大蒙古幾乎瞬息能回到巔峰時刻。
因為知道有大量宋軍在漠北一帶,窩闊臺和眾貴族經過慎重考慮后,打算先直線往北,從烏蘭巴托以東六七百里的克魯倫河渡河,繞過烏蘭巴托,從而避開宋軍主力前鋒,然后前往阿泰山脈附近,和察合臺他們合軍。
克魯倫河是宗王按赤臺的封地,但現在也在宋軍的兵鋒下。
不過宋軍的控制力目前還達到這些地方,包括烏蘭吧托也有宋軍經過,宋軍還深入到烏蘭吧托更北數百里之地,但由于補給的問題,宋軍通常是快速通過,以掠奪和搜尋為主,不會長時間停留,這給了蒙軍可以避開宋軍的機會。
烏蘭吧托后世是蒙古人口最集中的城市,但這會還沒有成為草原上最重要的城市,附近人口稀少,無論蒙軍還是宋軍經過,都需要大量的補給。
宋軍則把當地官員,吏員,全部更換,所有當地官員和吏員舉家遷往濟州,大員,海南甚至海外其他地方,用做開荒。
六月中旬時,忻州城漢軍和百姓想出來搶收夏糧。
這批夏糧他們種到現在,之前種的時候宋軍根本不來管,等到他們出城搶收了,宋軍騎兵呼嘯而至,忻州蒙軍被逼出來和宋軍打了波,結果在城外慘敗而回,趕緊退回城里。
忻州城中蒙軍當天下午就帶著大股騎兵和所有戰馬離城撤退,城中駐守的漢軍知道后,想投降了宋軍。
宋軍回應他,他可以留下金銀財寶和商鋪屋子,但糧田只能留五百畝,其余全部要上交。
然后官員由朝廷從其他地方調派過來,吏員則選用駐軍中受了輕傷,或年齡到了退役的人來擔任,并舉家遷到這些城池。
宋軍一下子得到這么多地方也沒著急,依舊是穩扎穩打,先鞏固剛得到的地盤,派兵駐守,更換官員。
其實絕大部份都被宋軍殺掉了,還有部分現在都在宋軍的領地里。
沿路還要收集各宗王封地的百姓,如果再加河北回來的人馬,耶律楚材估計,他們這樣的大規模遷移,如果一路上沒有遇到宋軍襲擊,走到阿爾泰時,應該能湊起五十萬人左右。
窩闊臺集合到的二十萬人里,純戰兵也就十萬出頭,還有十幾萬牧民百姓。
忻州,太原和壽陽是蒙軍在山西駐軍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堅固的幾座城池。
當然,還有很多蒙軍是帶不走的。
六月下旬,窩闊臺還在集合人馬,收到消息,忻州蒙軍被宋軍逼降。
沒辦法,忻州有蒙軍重兵把守,城池堅固高大,還有寬寬的護城河。
太原守將沒辦法,只能咬牙點頭答應。
這幾個地方一降后,基本山西大同以南就全部回到宋軍手上了。
但漢軍統領是當地豪強,知道宋軍有對富人豪強抄家的習慣,自然不肯,結果城中有底層漢軍串通起來,突然暴殺漢軍統領,開城投降。
七月初。
聽起來兵強馬壯,但蒙古巔峰時期超過兩百萬人口,控制著河北山西上千萬百姓。
規模比當年拔都西征時還大,也幾乎是他們在東面所有的底牌。
窩闊臺最后集合了約二十多萬人,帶了近六十萬匹馬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