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不賺錢都行
史宇之感覺有幾個人而且來自同一省的,報價都很接近,在三十萬到三十五萬之間。
現場共十六人出價,最高出到三十八,最低是李掌柜的二十六萬貫。
第二低的是二十七萬貫,是個來自河南的商人。
兩人差一一萬,浙江李掌柜中標。
“哈哈哈哈,承讓承讓。”那姓李的看起來年紀也不大,約四十歲左右,這會興奮的向四周報拳。
四周有人笑罵起來“李老板你這樣要虧錢的,恐怕賺不了多少。”
“就是,附近的工人可不好找,得到更遠的地方找工人,支出更大。”
有人提出現在工人不好找。
因為朝廷在天津府也在干活,征招了大量附近百姓,他們現在再來干,可能得花更多的錢才能找到工人干活。
這個工程史宇之也沒出價,靜靜在邊上看別人出價。
史宇之在濟州島學過數學,也能默默暗算,但算了半天也沒算好。
史天保說出原因。
這也是一個勞力現在月錢已經達到一貫的原因。
現在天津城新開發,到處都在用人。
同時用一千工人,一年就能造好。
朝廷另外興修水利,疏通河道等,都得用到勞力,而且開價還比較高。
朝廷當年征招地方工匠,這家伙都沒去,一直在史家的,所以雖然不是吏員,但待遇不低,史嵩之對他極好。
第二個工程是大沽口沿岸二十座炮臺建造,這次官員們只說工程要求一年,然后把炮臺規模尺寸大小,位置說了下,最后說朝廷預估造價五萬貫。
史宇之這時正和史天保聊天,史天保算是史嵩之的世代家仆,而且這家伙居然也是工匠。
史宇之正好聽到附近有個像是工匠人在和他的老板在商議“依我看,這一個炮臺用一百個人,最多兩三個月能干成。”
這工程的最大的好處,可能就是將來港口邊的兩成房產和商鋪。
就按一貫算,用一個人工一年大概十二貫。
宋以外很多皇朝都是強行征徭,不給錢,甚至還有連吃都要老百姓自己帶,但兩宋干這事是給錢的,這也不是趙與芮定下的,兩宋干這些大活都給錢,所以大伙別說老說大慫大宋,至少人家叫人干活都給錢。
人工加吃按青壯算基本一貫一個月,如果用到女人和中年,老者會更低,當然工程可能會慢點。
工人越多,造的越快。
這下史宇之才知道,姓李居然和他一樣想法。
這讓朝廷每次打仗,征發勞力都不多。
有些朝廷起兵二十萬,民夫得帶十萬。
根據張貼的圖紙尺寸,有些商人甚至是帶著工匠來的,現場會評估大概要用到多少人。
如果按那工匠所說,一個炮臺用五十個人,半年差不多。
其實史宇之他們這些商人現在根據當地的行情已經能評估大概的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