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主要的商業點還是在港口的商業街,所以和平城并不是商業中心,也很少有大宗的商業交易,做為軍事重鎮,只有宋軍的生活用品等才會到和平城來交易。
忽必烈很快就看出來了,因為路上很多馬車運著牛羊肉類往和平城去,而在港口邊堆積如山的絲綢,陶瓷,鐵鍋等物卻幾乎看不到,這證明往和平城的商人,都可能是宋軍特供的商家。
他隨便找了輛馬車,借著問路想和押車的說幾句,不料對方不會說漢語,更不會說蒙古語。
阿奇里不在身邊,沒有翻譯,忽必烈也相當郁悶。
后來他才知道,宋軍每年都進行招標,以當地駐軍的肉食或蔬菜等各種供應分成數段標,給地方上的商人們。
商人們會紛紛出價,比如有附近的領主以每斤羊肉二十銅幣的價格,競得和平城每月三千斤羊肉的供應權,該領主每月向宋軍三千斤羊肉,宋軍則給他六萬波斯銅幣,或等價的宋軍銅錢,或銀子,也有會不要錢,直接要宋軍的貨品,如白糖,鐵鍋或絲綢等。
忽必烈當時認為,可以從商人們的物品數量中,計算宋軍在和平城駐守了多少兵馬。
但宋軍很多物資分了數段,甚至十幾段,幾十段標,而且養著大量的民夫在幫建筑工事,僅幫宋軍打工的民夫就有數萬,加上宋軍自己也有養牛羊,捕魚等,所以實在難以判斷宋軍有多少駐軍。
一路上忽必烈看到最多的就是當地的民夫,全是幫宋軍干活的。
這些人表情輕松,有的還談笑風生,成群結隊來往于和平城內外。
宋軍的和平城還沒建好,并且越建越大,當地有上萬人參與和平城的建造,而在和平城外,宋軍繼續在修擴港口,另有上萬人參與建造其他工事和建筑,方圓幾十里內都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
等接近和平城后,路上就能看到大批量的宋軍。
宋軍主要是巡邏和維持秩序,并且把很多地方列為禁地,不準有人通地。
忽必烈走的路是直達和平城南城門的,他想繞過南城門去看看和平城其他位置,卻不被允許,南城門兩側都有工地,民夫們在挖護城河,并且在外筑棱堡。
忽必烈站在南城門外看了眼,就非常震驚。
和平城建的比他們駐守的拉伊城還高大,外面有寬寬的護城河,后來他才知道,據說宋軍要直接把護城河挖通到和平港那,引入大海。
這條連到海邊的護城河,長達二十幾里,寬約十丈,到時宋軍的戰船可以直接從海面上開到和平城前,忽必烈聽的不可思議。
僅這條護城河,宋軍計劃用兩萬民夫,至少三到五年時間才能完成,是一個相當巨大的工程。
這工程完成之后,宋軍的船可以直接從海面上進入和平城,和漢州省漢州府馬尼拉城一樣,對防守方來說,會變的相當容易。
除非對方有比宋軍更強的水師,不然蒙軍是不可能再攻下和平城。
“四哥。”末哥這時對忽必烈道“若是要打和平城,得盡早打,等宋軍把和平城建好,根本打不下來。”
末哥親眼看到和平城的模樣后,也感覺這城易守難攻。
和平城外面好多棱堡和其主城嵌在一起,他們僅看到一個南面一小段,就發現有幾十門火炮,整個和平城豈不是有幾百門炮
當然,火炮還是小事,和平城的造型奇特,配置完善,宋軍建了三年還沒建好,等宋軍建好了,別說是蒙軍,就是和宋軍有一樣先進的火器部隊,也未必打的下來。
忽必烈聞言長嘆“宗王們已經議定了,等趙與芮西征,長胡子指耶律楚材,算定趙與芮必定會西征。”
上次薩萊城蒙軍高層會議,綽兒馬罕都中風了,然后沒幾個月就去世,大蒙古損失了一名重要將領。
在上次的會議上,速不臺力排眾議,要求蒙軍不要東征,以逸待勞等宋軍西征,然后得到耶律楚材的支持。
最后所有宗王們決定休整練兵,等宋軍西征。
忽必烈認為,從戰術上說,速不臺的建議沒什么問題,宋軍擅長守,蒙軍長途幾千里去攻打宋軍堅城,顯然不劃算,再次慘敗的機率也大。
但同樣蒙軍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和進攻性,從立國到現在,蒙軍一直都是處于主動進攻的一方。
現在原地拒守,等宋軍來攻,其實并不是蒙軍的所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