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低頭思索了會“商朝把大量軍隊派到遠處開拓,京師沒有重兵,加上皇帝昏庸,最后被周所滅。”
魏了翁說的不能算全對,但也有道理。
商王昏庸是一會事,如果商家的主力軍隊還在京師,周王造反也沒什么用。
大部份人只會罵商王昏庸,卻不知道商朝主力軍隊,當時不在京師。
歷史上很多昏君能傳幾代,那就是人家有實力在手,你造反也沒有用。
“你接著說。”趙與芮笑道。
“周王怕重蹈覆轍,自己駐守中秧,讓諸侯到四周開荒,一方面可以開疆拓土,同時京師穩如泰山,但時間一長,諸侯越來越多,最后演變成大魚吃小魚的后果,有些諸侯越來越強,隨著地盤的擴大,距離中秧也越來越遠,中秧對地方的統治力越來越弱”
“秦王統一六合,稱霸天下,反思了商周的結局,當時的做法,在現在看來,微臣認為還是比較先進。”
魏了翁認為,秦始王贏政加強中秧集權,不但沒有分封,而且設立郡縣,在現在看來,是相當先進的。
秦國的滅亡一方面是贏始死的太早,統一時間太短,二是胡亥和趙高等君臣瞎折騰,三也有大軍在外的原因。
秦國之亡非秦國制度不行,實在是掌權者暴政嚴苛,搞的天怒人怨,然后幾十萬大軍在南越未歸,正好讓人鉆了窮子。
秦國之亡,更像商夏。
“秦以后,劉邦吸取了前幾朝的經驗后,覺的還是分封兒子比較好,這樣以后亂起來,還是劉家天下。”
說到這里,魏了翁悄悄打量了一下趙與芮,趙與芮現在有點像劉邦了,分封兒子,但只封了一個,也不能說完全像劉邦。
漢朝在七王之亂后,又開始重視郡縣制,但西漢末期外戚和宦官崛起,最后走向衰敗。
說到外戚時,魏了翁再次看了下趙與芮。
感覺皇帝趙與芮目前的布置還是比較厲害。
皇子趙祺是賈貴妃所生,而另一個皇子趙湛的舅舅秦琛現在在當地總督,將來秦卓要當首輔,相互是有制約的作用,趙祺的舅舅又是婆羅和銀行行長,還是比較有意思。
趙祺要是當了皇帝,其舅舅賈似道只是個國企負責人,在外戚上面,肯定起不到多大作用。
皇帝趙與芮也明確表示過,以后大宋皇帝的外戚,即皇后娘家人,都不能從軍從政,只能當國企負責人,或自己做生意。
這些規定都是寫入大宋律法的,那個皇帝要改,內閣成員要起來反對,內閣不敢反對,下面的封王們可以兵,至于國家亂不亂,會不會有七王之亂,關趙與芮屁事,那時他已經不在了。
他將來直接把封王可以起兵反對亂搞的皇帝,寫入律法,那后面想隨意更改,比如永不加賦,外戚當官的皇帝,就得考慮考慮自己能不能這么做。
魏了翁一路從秦漢三國晉,唐宋以有及中間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都說了個遍。
他也算博學多識,除了少數王朝研究的不多,大部份都能說的清清楚楚。
各王朝衰弱滅亡,說來說去基本都是幾個原因造成。
一是昏君奸臣當道,天下大亂,二是臣強主弱,皇權旁落,三是外敵入侵,本朝虛弱。
趙與芮等他說完后突然道“那愛卿知道天下最敗家的幾個皇帝嗎”
“即皇朝原本運轉良好,只要正常人,都能保持中興發達”
魏了翁想都沒想,立刻道“廣神楊廣可排第一,胡亥可排第二唐玄宗李隆基也能算一個”
趙與芮心想,胡亥那個也不能全怪他,秦始皇末期,秦朝局勢已經有點亂。
但廣神排第一,相必無人不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