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此時知道,自己距離大汗之位,又近了一步。
眾宗王和貴族不得已再次開會,討論兩人誰的功勞大。
不過他運氣不錯,這會蒙古人也正缺軍隊,換成以前和原歷史,這七萬多人要被蒙軍殺個精光,但這次蒙軍愿意收降,要整合兵馬,將來對抗宋軍,所以活下來不少人。
凱霍斯魯二世最后帶著六千精騎跑回安卡拉,蒙軍陣斬近萬,收降六萬多步騎。
他帶兩萬兵馬,大破凱霍斯魯二世八萬主力,而且一戰之后,凱霍斯魯二世幾乎已經沒有可用的兵力,整個羅姆蘇丹國都失去了抵抗。
脫列哥那邊說貴由一路進攻,連破羅姆蘇丹國多路主力,最后兵臨城下,逼降凱霍斯魯二世,得到數不清的黃金珠寶,是為大功,而且是滅國大功。
拔都和拖雷那邊說是蒙哥打敗凱霍斯魯二世八萬主力,而且蒙哥手上已經有了十萬大軍,收編了大量的降軍,這是鐵一般的事實,這才是大功,沒有蒙哥擊敗凱霍斯魯二世的主力,你貴由想屁吃
當然,憑這會歐洲的戰術水平,凱霍斯魯二世打那邊都是全軍覆沒,他要是先去打貴由,也肯定得全軍覆沒。
不過蒙哥運氣好,先打了凱霍斯魯二世的主力,但因為要收編降軍,又失去了攻下安卡拉的機會。
可貴由也不承認他沒打主力啊,他說自己也碰到數萬羅姆蘇丹國的軍隊,更強攻了很多城市,更為蒙哥牽扯了羅姆蘇丹國的北邊兵馬,要是沒有他,羅姆蘇丹國北邊兵馬南下,和凱霍斯魯二世南北夾攻,蒙哥就得全軍覆沒。
雖然明知道他胡說八道,可蒙哥真沒辦法,因為聽起來也有道理。
雙方相恃不下,誰也不服誰,拔都又怒了。
你們這樣搞沒意思,行,咱們再打。
此時從里海兩岸到黑海附近,幾乎全在蒙軍的統治下,其中黑海西邊的統治稍微差點,因為當初拔都打到那邊就回來了。
像黑海北面的基輔公國,黑海和里海中間的格魯吉亞,阿塞拜將,再往南邊的波斯,和依拉克北部都已經在蒙軍控制下。
距離地中海東岸,還有兩個王朝勢力在,一是阿尤布王朝,另一個盧比尼王朝。
阿尤布王朝更強大,主要勢力在埃及,但仍然占據依拉克北部部份和敘力亞,盧比尼在小亞美尼亞。
拔都要求蒙哥和貴由再打這兩個地方,用抽簽的方式,決定誰打阿尤布,誰打盧比尼。
考慮到兩王朝地盤不同,實力不同,攻打阿尤布的,只需要打到約旦河到死海的交界處,不要去動去打耶魯撒冷,而攻打盧比尼王朝,則必須要滅其國,完成對盧比尼的征服和統治。
因為耶魯撒冷和四周幾個地方,原本都是阿尤布王朝的,但在1228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不經教皇同意,發起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一舉破攻了三大圣城耶魯撒冷,拿撒樂和伯利橫,所以現在耶魯撒冷是神圣羅馬帝國的,拔都在西征時了解過這段歷史,不想現在又和神圣羅馬帝國開戰,只想打到約旦河和死海交界處。
拔都做出這個決定后,蒙哥和貴由進行了抽簽,誰先達成目標,征服打下蒙古想要的領土,并且受損的兵力最少,誰就勝出。
這次雙方都沒有異議,因為是攻打不同的王朝。
按當時的國力大小和兵力來算,阿尤布王朝更難打,盧比尼好打,而實際上,阿尤布王朝主力在埃及,并且正在準備奪回耶魯撒冷,原歷史明年,即元貞十二年1244,阿尤布王朝蘇丹阿爾卡爾就發動大軍,打退了神圣羅馬帝國的軍隊,奪回了三大圣城。
阿尤布主力不在這邊,這邊的地盤也被神圣羅馬帝國切割,所以算是快飛地,比較好打,盧比尼小歸小,地盤和軍隊在一起,而且面臨滅國的危險,反而難打。
這次蒙軍突然進攻阿尤布,居然又幫了腓特烈二世,甚至可以說影響了整個歐洲。
十月底,抽簽結果出來,蒙哥打阿尤布,貴由打盧比尼,當時貴由是大喜過望,蒙古所有宗王和貴族們也認為貴由運氣不錯。
此時全世界,也只有大宋曾經和神圣羅馬帝國有過通使,也只有大宋會往歐洲各國派出使者和商隊做為細作,了解歐洲各國的情況。
蒙古人只知道阿尤布強,盧比尼弱,不知道他們具體的實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