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東就是大宋本土。
這幾個月是棉花上市旺季,德里蘇丹國在趙與芮沒有推廣之前,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棉國。
因為波斯南部及德里蘇丹國印渡北部的棉花是十一月到一月收獲,德里蘇丹國南部的棉花是十二月到二月。
今天忽必烈離開家中后,直接到拉伊城中的一個大型市場,他聽說前天棉花的價格是四十斤一個銀幣,但昨天就漲到三十五斤一個銀幣。
原本德里蘇丹國大量棉花經波斯灣后,可以銷往波斯及中亞,西亞甚至東歐。
他把消息報告給了上面,但現在他們正西征,也顧不到宋軍,只能加派哨騎,小心提防。
“往西是波斯灣,往東全是宋人的地盤。”
那只能往東。
波斯北部的棉花從九月和十月開始收獲,一般可以持續到十一月中旬。
當然,你也可以跑的更遠,往高麗和日本賣,那路途對德里蘇丹國來說太遠了,利潤也不高,而且宋人也在那邊賣,有路途優勢,他們競爭不過。
現在被宋軍這么一搞,德里蘇丹國也損失慘重。
他們要么選擇往西賣,但要付出高稅額。
要么選擇往東,降低利潤,增加風險。
德里蘇丹國的商人想來想去,得了,還是往西賣安全劃算,宋人加稅,咱們加價啊。
于是現在波斯境內棉花價格大增,一天一個價。
忽必烈聽的頭大,知道宋軍故意針對他們。
那商人還說“宋軍自己也在收購棉花,有抬高棉價之意。”
忽必烈身邊一些人聽到這里紛紛破口大罵宋人陰險,可罵歸罵,蒙軍想造棉甲,就必須收購。
而且忽必烈聽到消息,雖然他們拿到一副棉甲,卻不知道制造工藝,而大量優秀的工匠,在哈剌合林和謙州失陷后已經喪失。
到現在蒙軍連一具棉甲都沒造出來,不知道宋軍怎么弄的。
忽必烈就比其他蒙古人聰明,他馬上下令在拉伊城懸賞,讓各地的工匠來獻棉甲,誰要能把棉花制成宋軍式的棉甲,并且有足夠的防護力,給予重賞。
這消息不傳還好,傳出去后,很多王朝就知道蒙古人要打造棉甲,棉花價格再次暴增。
兩天后,按宋人在波斯灣的交易,一斤棉花已經達到五十文。
原本這個價錢是宋人沒有推廣棉花前的價格,還算正常。
波斯灣的棉花價格是被宋人打下來的,現在又被宋人抬了起來。
到二月中旬,波斯灣棉價達到八十文一斤,創了新高。
二月底,棉花收獲季快結束,產量也大減,棉價達到一百文一斤,一枚銀幣只能買到十斤,短短一個月不到,漲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