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佛齊開始整頓兵馬,集合水師,準備攻打宋軍盤踞最近的據點獅城。
因為他們之前吃過虧了。
北宋時,朱羅王朝拉金德一世,先把船只和人馬從幾千里外調到蘇門答臘附近的安達曼達,然后突然突襲,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三佛齊顯然不能再重蹈覆轍。
三佛齊決定先發制人,先把宋軍在獅城的據點打掉。
失去了據點,宋軍水師不能靠岸,步營在馬來半島也呆不長的。
六月初七,三佛齊水師大將,此次領軍統帥,王子皮耶帶著三百多艘大小船只,兩萬人馬浩浩蕩蕩從巨港出發。
此戰幾乎是舉國之力,三佛齊能帶出來的戰船都出來了。
從巨港到獅城一千里不到,宋軍的戰船因為先進,領先這個時代兩三個世紀,一般兩三天就到了。
但三佛齊的船只還是北宋時代的老技術,加上他們從南往北,正好六月是逆風。
船只慢慢吞吞,半個月后才到巴淡島附近。
進入這里后,他們就有點小心了,因為這邊到處島嶼,水道不寬,太多的船只涌在一起,通行會變的困難。
此時巴淡島左邊有潘姜島、賈加島,右下方有倫龐島、加郞島,再右邊有更大的賓坦島。
六月中下旬,三佛齊水師副將杜布薩提議,全軍往東,繞過賓坦島,從獅城東面進攻。
他的提議還是非常準確的,從巴淡島左邊和右下方走都不安全,到處小島,道路又窄,容易被堵和伏擊。
而繞過賓坦島,從南中國海過去,海面巨大,別說三百多艘,三千多艘船都能有序排開,從獅城東面進入新加坡海峽,可進可退,安全有利。
但皮耶一口否決,因為繞賓坦島要多走上四五百里。
他們的船慢,又是逆風,得多走好多天。
不過他還是聽從了部份建議,選擇了最寬的航道,即巴淡島和賓坦島中間。
兩個島有段地方是八里多寬,約二十里長。
這段地方是相對比較危險的,走過這段地方后,就變寬了。
當然,八里寬在現在皮耶等人眼里也不算窄。
后世火炮能打幾十幾百里,這種地方很容易封鎖。
現在的炮才能打幾里
八里寬的話,他們的戰船一字排開,就算每里排一艘,都能排八排。
這么想想,皮耶和杜布薩都能接受。
于是三佛齊水師直接從巴淡島和賓坦島中間橫穿而過,直撲獅城新加波。
為了顯示三佛齊水師的強大,皮耶每里排兩艘船,平均半里一艘船。
共排了十八排。
三百多艘船,形成十六列,前后船相距也是約半里,連綿如十六條長龍,緩緩進入水道,場面極為壯觀。
但他們并不知道,在水道的最窄處,有座三里多寬的小島,與賓坦島隔海相望。
此時約五艘宋軍大型戰船,正靜靜的藏在小島東面。
而在島上的一個高處,有宋軍用望遠鏡正看著他們龐大的船隊。
宋軍看著三佛齊的船隊進入伏擊圈,嘴上也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他已經能想像到一面一邊倒的屠殺畫面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