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繹好奇的看向四周,街上還是波斯人最多,也有少量宋人和其他人,甚至也能看到蒙古人。
趙繹很奇怪,低頭小聲問秦忠虎:“這里還有蒙古人?”
秦忠虎也小聲道:“拖雷的兒子忽必烈降了,去京師見過陛下后,又回來,現在在軍中任職,軍中據說還有上千蒙軍為仆從軍。”
但當年忽必烈帶過來投降的蒙軍不止一千,所以有很多蒙古人都留在城里當了普通百姓。
“忽必烈現在什么官?”趙繹以前也聽父皇說過,聽說這人有點才華的,精通漢文化。
“好像是知縣。”
趙與芮沒給他領軍,讓他當了一個知縣。
知縣今天沒機會見趙繹,肯定沒來。
趙繹點點頭,沒再說什么。
當天趙繹在外面轉了轉,又在街上買了三個波斯侍女。
三個波斯侍女加起來不到四十歲,據說都是以前波斯領主的女兒們,其中有一個還會說點漢語。
即便他是藩王,但買人時,當地府衙還是有人過來公證,出具證書。
這時趙繹發現,三個侍女每人還有一個衙門出具的身份證明。
身份證明用薄銅打造,上面會刻下姓名,住址,年齡和大概的身高,相貌等,有些明確的標志會寫上去,比如左臉上有個痣什么的。
當衙役讓趙繹留下地址,稍后派人去衙門拿身份證明時,才知道眼前的是明王。
衙役臉色大變,態度好了很多,明確表示,不需要王府派人去拿,證明辦好了,他們會派人來送,但是。
衙役想了想后,還是壯著膽子道:“小的斗膽,有些話還是要說一遍,按我大宋律法,這些人雖然是明王的奴隸,但也不能隨意打罵,更不能擅自處死。”
“按朝廷要求,無論是誰府中的侍女,仆從,每年要到衙門報道一次,年紀幼小的,還得根據年齡身高長相的變化,更換身份證明。”
趙繹心想,這就是父皇為了方便控制百姓們的手段了?
包括兩宋在內,還有兩宋以前很多朝代,還有后面的明朝,朝廷統計人口時,像大戶人家家中的佃戶,侍女什么都不會統治在內。
現在趙與芮治下,什么人都得統計進去,連王府的侍女仆人什么,每年還要到當地衙門報道一次,證明這人確實還活著。
如果死了,得上報朝廷,什么原因致死的。
雖然說這是趙與芮為了控制百姓,方便統計人口,同樣也是保護這些侍女奴隸。
趙繹想到這里,不由笑道:“若是他們犯了錯,我也不能處置?”
那衙役漲紅了臉道:“明王當然可以處置,但-——”他聲音壓低了很多:“最好不要輕易的處死,不然--”不然我們也難做的。
不要輕易這幾個字,其實就代表可以,因為你是明王,肯定會有辦法的。
趙繹笑道:“本王明白了,他們若犯了大錯,則將他們送衙門法辦。”
“這樣最好。”衙役大喜。
臨前時衙役再次提醒趙繹,因為他買了人,所以朝廷會重新統計王府中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仆人什么的,這個數字,每年要更新的。
趙繹回來的路上,感覺目前大明城還算平靜,宋軍進來后,當地波斯人似乎習慣了,畢竟他們之前一直在蒙古人的統治下。
但趙繹看到街上很多男女都戴著面巾,他知道,一旦自己關于肅清的命令開始頒布,原本平靜的大明城內,肯定會掀起巨大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