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伙也是個狠人啊,居然要出賣族人,得到宋人的信任。
但不得不說,忽必烈這想法挺好的。
忽必烈的意思,朝廷出令后,由蒙古人負責這件事,公文上要要求蒙古人妥善處理,安撫民心。
然后忽必烈會帶人強力鎮壓反抗的,事后,由宋人出面,訓訴蒙古人大下殺手,然后殺一批蒙古人安撫百姓。
趙繹聽完后,便笑道:“你這么干,蒙古的族人們,以后恐怕容不下你?”
“下官從小向望漢人生活,也從小學習漢學,下官愿為大宋效命,為大王效命。”
最后這句話,忽必烈有投靠趙繹的意思。
趙繹又笑了,很直接道:“你為何要投靠我?本王也只是個小小的封王,并沒什么大權?”
“大王要穩定,當然有人為馬前鞍,宋軍不好做這事。”忽必烈也直接道:“忽必烈愿效忠大王。”
這話就很有意思了。
忽必烈這話,可以理解為他認為趙繹像趙與芮,所以效忠趙繹。
也可以理解為:他認為趙繹將來可以接班趙與芮,所以效忠趙繹。
兩人說話都很直接,但意思又不是很明顯。
趙繹沉默了片刻,緩緩道:“你原是文官,突然轉為軍職,而且要帶蒙軍,這件,我不能作主,這樣吧,我問下朝廷的意思,如果朝廷同意,便如此做。”
“多謝大王。”忽必烈認為,趙與芮有很大的可能會同意。
忽必烈現在沒權沒勢的,投降了宋軍一年多了,當年跟他過來的三千多戶蒙軍也被分散各處,很多人也不當兵,而在城中做個普通百姓,他對趙與芮已經沒了威脅,沒理由不同意的。
他只要再集合一千兵馬就行,就憑這一千蒙軍,對宋軍控制了一年多的波斯形成不了傷害,但可以鐵血的鎮壓敢起來反抗的波斯人。
波斯距離大宋臨安太遠,張宣和趙繹商量之后,根據朝廷的命令,重要的事情,可以先斬后奏。
他們這幾天就要在全波斯境內下令除掉面巾的事,所以這事等不得,于是同意了忽必烈的要求。
此時趙繹也得到了重要的消息,原來拔都蒙哥和貴由的戰役,已經分出勝負。
元貞十三年,在忽必烈投降宋軍后,貴由集合重兵往薩萊城進發。
當時貴由沒有占據一座城池,但他從北方和中原地區,帶來近七十多萬人口,這是他極強的動員能力。
在占據拉伊城北,里海的船廠后,蒙哥和忽必烈苦心經營數年的造船廠和十幾艘大船也到了貴由手上。
貴由繼續造船,從里海出發,先下大不里士,接著沿里海進入伏而加河,直趨薩萊城。
拔都當年經營薩萊城時,里海也在蒙軍控制下,他從來沒想到蒙軍會從里海過來。
薩萊城是這會著名的大城,極難攻克,但面對里海來的水師一點辦法沒有,因為拔都沒有建立自己強大的水師。
他前期動員大量的工匠和人力都在建薩萊城,這薩萊城建好沒兩年,蒙軍就分裂了。
貴由的船還帶著他們自己打造的洪武大炮,沖過去一頓炮轟,加上蒙軍算是內部戰爭,拔都那邊抵抗的不夠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