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越多的,要求越高,現在大宋最大的糧倉在四川某山城中,儲糧近五百萬石。
盡管這樣,趙與芮還是不滿意,依然到處在尋找其他糧食作物。
前些年的黑麥出現,趙與芮如獲至寶,立刻在北方嚴寒地區推廣。
接著是甜菜等適合寒冷地區的作物出現,也是全力推廣。
每次有新作物出來,上貢作物的都會得到巨大的嘉獎。
這次譚聰帶來兩種薯類,還有不少其他作物,然后準備交給趙祺,讓趙祺上貢,等于是讓趙祺積功。
“你有心了。”趙祺聽的也是很高興,不過他不喜歡做這種事:“本王會上書朝廷,這些作物,是你們找到的,應該是你們的功勞。”
譚聰不由一陣感動,同時暗暗搖頭,漢王做事這么正直,很難在皇位爭奪中占據上風的。
“你給本王介紹下,這都什么特色?”
譚聰立刻向他介紹。
木薯通常是淡黃色,甘薯為紅色(橙紅),前者口感差,吃起來比較麻煩,還要浸泡和磨碎,后者直接烤或蒸都可以,生吃也行。
木著喜歡熱,適合在熱帶地區種植,比如南洋這邊就很好。
紅薯適應大,既可以在熱帶,也可以在溫帶地區生長,大宋沿海各地區都適合,甚至北方也可以試種。
當然,這會他們也不知道紅薯抗寒抗熱能力都很強,南北方都能種。
趙祺聽完介紹,心中大動,便決定在獅師和婆羅,原三佛齊,和信訶沙里王朝地區都推廣植,看看產量和口感如何。
說罷,他還想到波斯推廣。
譚聰愣了下。
他來了幾天了,也知道大宋現在一些基本情況。
波斯這會是三皇子趙繹在哪,趙繹肯定也有任務目標的,每年糧食產量多少,要有多少糧稅上交什么的,豈能讓趙繹種這兩種作物。
但他也不好明說,就道:“波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糧食產量也不低,暫時應該用不到。”
“而且末將帶來的種子極少,只能先在獅城等少量地方推廣,待明后年,漢王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廣。”
趙祺聽完也只好點頭:“可以派人先送少量種子給我三弟。”
“末將領命。”譚聰只好答應了,心里那種郁悶啊,漢王你不能這么干的。
幾位皇子各干各的,皇帝就想看看誰干的更好,你怎么還助功你弟弟?
元貞十五年,大宋得到紅薯,在南洋這些山地較多的地方,它比水稻和小麥更適合,很快就推廣起來。
——
五月,趙與芮在臨安召見孟珙和劉整。
兩員大將常年在外領兵,難得回京師,這次被皇帝召回,一是述職,二來皇帝也表達了思念之情,許久不見兩位大將,甚是想念。
現在大宋沒什么大的戰事,都是局部在打,所以這兩位大將也沒什么重要的事,同時回到臨安。
兩人一個從婆羅省過來,一個從中亞省過來,劉整在婆羅等孟珙到后,兩人再一起坐船從海上到臨安。
要按以前宋朝的規矩,或歷代皇朝的習慣,在外官員得到皇帝召喚,一進京就得趕緊去拜見皇帝。
不過趙與芮不講究這些,特別對海外回來的文武官員,都讓他們回來后先休息下,睡個好覺,過一兩天等皇帝召喚再進宮。
兩人于五月十八到京,在臨安城各自家中呆了兩天,五月二十日趙與芮才召見他們。
二十日上午,兩人先一起上朝,朝會過后,才被內侍引到垂拱殿,面見皇帝。
兩人都是統兵大將,以前幾乎沒怎么上過朝,今天上朝才發現,大宋上朝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皇帝趙與芮在朝會上基本沒說什么話,全部內閣在處理,朝會之后,下午內閣會和皇帝才對相關政務進行特別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