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兵馬不動,主要是防守,因為趙與芮知道,現在波斯境內不夠穩定,且要防備蒙古人。
這樣宋軍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同時攻打德里蘇丹國,大概要動員二十萬左右的兵馬。
孟珙和劉整臉色微正。
大宋已經很久沒有動用這么多兵馬了。
在蒙古退出中原后,宋軍都幾萬幾萬的小規模動兵。
這次要出動二十萬大軍,可見皇帝陛下對德里蘇丹國的重視程度。
“你們回去后就要各自準備。”
“每人要帶兩萬以上民夫,德里蘇丹國地盤比較大,縱深也不小,要做對方好長期抵抗的準備。”
兩人趕緊點頭,他們也是看過地圖的,德里蘇丹國南北很寬,有四五千里,確實戰略縱深比較長。
上午趙與芮與他們聊了好久,接著留他們在宮中吃午飯,吃過午飯后,稍事休息,帶著兩位大將一起出宮,來到匠作局。
今天趙與芮帶他們看看朝廷的新玩意。
“這個東西,咱們叫水泥。”趙與芮指著一袋袋的水泥道。
元貞十年趙與芮就想造水泥了,但進步一直比較慢。
古代建筑早期都用石灰石砂槳固定,后來又發明出糯米槳和石灰槳,一直到明清時代,古人建城還常用糯米石灰槳。
而水泥則需要石灰石、粘土和煉鐵的礦渣三種原料。
石灰石最好找,因為古代建城建房子就用這個。
粘土也有,因為古代制陶瓷用到粘土。
鐵礦渣更多了,趙與芮的大宋的鐵產量,鋼產量現在都是世界第一,每年鐵礦渣就取之不盡。
三種原料趙與芮不缺,缺的是準確的配方。
制造水泥時,這三種原料要逐一配合起來,誰先誰后還是很重要的。
特別磨料,磨的越細越好,趙與芮的工匠們,專門打造了一個重型鋼磨盤來干這事。
最后一步是燒成熟料,要求溫度一千八以上,這步用煤炭比較容易,缺點是費錢。
大宋現在煤產量也沒到隨意這么消耗的地步。
只能改進風箱,以活塞式風箱提升溫度。
總之就是經過一步步改進后,水泥終于成功研制出來了。
“你們回去時,要帶部份工匠回去,然后在大明(波斯),婆羅,中亞,新馬四個省建水泥廠,每個省最少要建四個廠,員工皆用當地人,管理人員用我宋人。”
“嚴格水泥廠管理,只能進不能出。”
“出來的水泥,先修路和溝渠,然后才用到其他建筑上面。”
趙與芮一一叮囑,兩人趕緊記下。
趙與芮要求兩年后,每省年產達一萬噸以上。
這個數字在后世是不值一提,但在這會要求還是比較高。
趙與芮優先修路,修路除了方便百姓,更方便他調動軍隊。
看完水泥后,趙與芮又帶著兩人去看另一樣新玩意。
這次還是看軌道和火車車廂。
去年匠作局已經搞出火車車廂和軌道,但車箱里只能坐兩個人,當時的時速大概十公里,遠遠不如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