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畝。”不料兒子樸英勛更狠,直接加了五畝:“孩兒多吃點苦,來三十畝先。”
哈哈哈,宋金鐘大笑,果斷的在紙上又畫了幾個圈。
接著宋金鐘帶著兩村戶,陪他們去所在的地方。
現場看起來略有潮濕,地面泥土高低不平,全部雜草叢生。
但樸大勇看了很高興,這么多雜草,證明可以長糧食。
就怕有些地方雜草都不長。
只是第一年拔草有的拔了,當然,他們在高麗時,種田幾乎不拔雜草的,拔也是拔掉一些長的比較明顯的,所以產量也不高。
宋金鐘拿了面小黑旗,往中間某個地方一插,然后告訴樸大勇,這是他們家院子中間,以這面旗向四周展開,就是他們家的宅基地。
稍后,大概一個月后,朝廷的材料會源源不斷送過來,也會有工匠和工人過來,幫他們蓋房,在這一個月內,他們主要睡帳蓬,先辛苦下,當然,前期也會有些必用品給他們。
“不辛苦,不辛苦,咱們席地也能睡。”樸大勇笑著道。
這會六月份,天氣不錯,席地確實能睡,就是有蚊蟲。
他們來是坐著馬車來的,樸大勇看了下,他們家就在馬路邊上不遠處,院子的東面就靠著馬路,相當便利。
給的田在院子西面和南面。
宋金鐘讓人從馬車上下來,然后一人端著一杯石灰,一人用了個奇怪的工具,一路走一路灑,很快在地面上劃出一條白線。
這就是他們家屯田的大要位置,高麗人量田是用步數,但樸大勇發現這邊是用尺量。
有人拿出長長的皮尺,為他在西和南面各拉了兩塊田,加起來約三十畝。
然后在拉的過程中,還用石灰劃出溝渠,田埂,小道,其中小道要和大路連在一起,寬度要能走大宋的馬車。
宋金鐘一邊在劃線,一邊向樸大勇解釋,樸大勇父子聽的不停的點頭,沒想到宋人屯個田要求這么嚴。
“這邊。”就在這時,宋金鐘又往另一個地方插了面旗:“這里要建水車,挖溝渠通大山河。”
宋人屯田的地方都是靠近水源,大山河距離他們這個87號屯堡其實還算比較遠,有十幾里,但西面都有挖通,有些太遠的,宋軍還挖出內塘,積水待用。
再難的地方,還會打井。
樸大勇這邊每十戶一個保要有個水車,水車通常在保長所在附近。
當天宋金鐘說了很多,樸大勇有些都記不住,都是兒子樸英勛在記。
大概呆了一個時辰左右,宋金鐘表示要走了,然后馬車先給他們,晚上睡覺,女眷可以睡馬車內,前期每五天去一趟87號屯堡,拿飯菜回來吃。
“不用我們自己燒?”樸大勇驚喜道。
“當然不用。”宋金鐘道:“堡中有人會準備,你們剛來,連屋子都沒有,自己燒太麻煩,遇到下雨天怎么辦,堡中自有準備,只要你們不嫌棄難吃就行。”
“不會不會,能吃飽就好。”樸大勇喜出望往,這樣又省了很多事。
宋金鐘走后,他們暫時以馬車為家,反正家中帶出來的東西也不多,有什么東西就放在馬車里。
然后全家開始拔草。
沒錯,宋金鐘要求先除草,現在工具沒到,他們手工拔出來,讓太陽光曬枯,可以一把火燒掉。
當天工程量不大,大家拔拔草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