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些話,他也不好和兒子說。
燕王趙禥有唐宗之能,王安節原本感覺他希望比較大,可這次趙與芮并沒有去遠東,而是去了高麗和東瀛,也沒見兒子,這就很奇怪。
這或許在皇帝眼里,高麗和東瀛兩個省,比現在的遼東和遠東還重要。
“那父親認為,哪位皇子有機會成為儲君?”
“不好說,帝王家的事,咱們身為人臣,最好不要妄議。”
王安節當天糾結了半天沒下定決心發電報,結果第二天一大早聽到一個消息,燕王留下的五百多人中,又分了一半去沈州了。
沈州是遼東省省府,制置使和都司都在那邊。
以前沈州還有總督府,呂文德干過總督。
呂文德退休后,原大興軍統制汪世顯為遼東總督,負責大興省和遼東省兩省事務。
后汪世顯又病故,遷泰北軍統制呂文煥為遼東總督。
呂家在遼東的勢力還是蠻大的。
呂文德兒子呂師夔和趙禥是連襟,這么想想,也算正常。
“去了一半沈州?”王安節聽到這消息,終于決定不上報。
五百人少了一半,這沒什么,人家就是走商路做生意的。
不知道為什么,王安節事后心里居然隱隱有些激動。
他是王堅之子,出身將門,運氣也很好,父親王堅很早就被皇帝重用。
沒多久,皇帝要消除世襲勛貴,但對王堅,孟珙這些早期心腹都是大張綠燈。
所以王安節從小從軍,早早就位立營指揮之職。
但大部份時間里,他都是跟著父親打仗,真正獨當一面,還是元貞十三年,王安節以南路軍主將,孟之英為副將,攻打占城。
當時占城只是個小國,宋軍兵馬精銳,武器先進,根本沒有一點難度。
之后王安節又參與了攻打德里蘇丹國的戰役。
他這一生就參與了這兩次大戰,德里蘇丹國被滅后,朝廷十幾二十年沒有大型戰役,王安節干到統制就沒有再進步。
身為軍人武將,當然希望有仗打?
他父親王堅可是干到總督,在國公致仕。
我不說干到總督,起碼也得干到都指揮使吧。
趙與芮肯定想不到,因為自己要巡察四海,引的大宋無數軍將各種心思,很多原本平靜的心,都變的騷動起來。
——
三月,趙與芮的船到大員。
大員省現在是他五子趙烽的封地,為周王。
趙烽和趙繹是一個母親,比趙繹小了很多歲,目前才二十多歲。
在趙與芮的嚴厲管教下,趙烽也算中庸,沒趙祺仁厚,但也沒趙繹兇殘。
趙烽的封地是諸皇子中最小的,但大員起步早,是大宋第二個海外基地。(第一個是濟州)。
而趙與芮到臨安后,濟州基本不再擴建,全力經營的第一個海外基地就是大員。
將近四五十年下來,大員經過無數次的移民和發展,當地人口已經達到七百多萬,也算是個大省。
大員人口成份復雜,真正的漢人約占十分之一,然后有大量女真人,畢竟金國滅國后,絕大部份女真人都被遷移到大員。
之后趙與芮從各地遷移百姓,波斯人,德里蘇丹人,漢州土著,高麗人,日本人,什么都有。
這幾十年下來,大員人口組成中,最多的是漢人,其次是當地土著,然后是女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