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節只是猶豫了幾分鐘,立刻下令全軍集合,開往沈州。
因為趙禥很聰明,沒讓他去打仗,只讓他部隊前移,往沈州去。
朝廷沒有下發命令,趙繹和趙禥兩人的電報里,如果一定要聽一個,王安節顯然更愿意聽趙禥的。
也就在王安節集合兵馬準備往沈州去的同時。
沈州的呂文煥,也正在地圖前看距離。
趙禥讓他立刻出兵,他一面發電報給范文虎,讓其立刻出兵,一面看自己和京師的距離。
他現在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走陸路,全軍騎馬,從沈州到京師,不帶輜重,日夜兩百里,都得走六七天。
還有一條路是先去營口,三百多里,一天半能到。
然后從營口坐船去天津,大概兩天半到三天左右能到。
這樣就是四天半,然后再往京師,大概只要大半天。
全程五天能到。
走水路是最快的途徑,營口沒有大量水師船只。
他需要旅順的水師船只過來接應。
旅順水師也是遼東總督管理,呂文煥立刻下令,讓旅順水師派大量的船只,三十六小時內,要到營口集合,等他兵馬過來坐船。
旅順水師距離營口也就一天半的路程,當地水師統制胡海接到電報后,立刻集合船只,并征用了大量民船,第一時間往營口去。
——
廣東。
李庭芝和邊居誼第一時間先后接到趙繹的電報。
張貴和趙禥謀反?
李庭芝是一臉震驚,完全不敢相信。
但他之前沒接到過任何朝廷的信息,也不知道趙與芮的船只剛剛在崖山邊上被炸沉了。
李庭芝一面往京師發電報確定消息,一面叫來邊居誼。
邊居誼是廣東水師統制,水師總部在潮州。
與此同時,邊居誼也來電了,問李庭芝怎么辦?他也收到了。
李庭芝立刻道:“先不要輕舉妄動,一切聽朝廷的命令再說。”
當天李庭芝也是在等朝廷消息反饋,結果朝廷一直沒有消息過來。
按說現在京師電報也是到處聯系,怎么會沒有反饋,李庭芝頓時就感覺到不妙。
當晚李庭芝也沒睡好,結果第二天和王安節一樣,收到趙禥電報,又說趙繹和忽必烈反了。
還說趙繹的船可能經廣東往京師去,讓他派水師攔截。
李庭芝和王安節一樣,陷入兩難的地步。
是去抓張貴,還是去攔趙繹?
——
時間回到四月初三。
張奇帶著三名屬下,四人騎馬往江門而去。
江門扼守崖山水道,距離廣州也才一百多里,是當地重要駐軍所在,朝廷在這里駐了一個營的水師。
水師指揮叫錢鵬。
錢鵬元貞三十五年軍校畢業,幾年時間晉升水師指揮,除了出身軍校,也有父親的功勞。
其父錢赦,當年跟隨劉整東征西戰,于前兩年在正將位置退休回家。
錢赦退休時才五十五歲,這在錢鵬看來,退的有點早,還能再干五年。
可朝廷規定就是這樣,正將以上,升到統制,才能在六十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