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刊報
這種由教廷與政府聯合撰寫和發行的報紙,幾乎是本世紀普及率最高,最權威,最盛名的刊物了。
乃至于在惡魔之門那片只有鮮血和廝殺的地界,都有圣刊報的記者和編輯整日跟著圣教軍屁股后頭跑,玩了命也要將前線的戰況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傳回報刊總部。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這份報紙上,甚至可以出現某位神職人員觸犯了法令,被革職處罰等等關于教廷的負面信息。
這種報道力度,想來是政府在利用這種手段,打壓教廷的信仰輿論,但帝國的公民是最終的受益者,用個很貼切的詞兒來形容就是喜聞樂見。
這就使得圣刊報的銷量達到了近乎于每天10億的印刷量
要知道,整個帝國的人口也就不到10億
有些人認為,圣刊報上的頭版信息,要比教皇的圣言有著更高的普及率
當然了以上這些,還不是圣刊報的全部。
一份覆蓋整個帝國的報紙,自然不可能對誰都是一視同仁的,在教廷的高層,圣堂區,或者某些政府要員之間,還有一份專屬于他們自己的圣刊報,上面記錄著只有他們所在的圈子才配知道的信息。
這份報紙以錄音膠片的形勢發布,每個星期一,會由專門的配送員送到各個城區里,有資格這份報刊之人的手中,如果突發重要的事情,便會加急錄制。
并且膠片經過了一次性的軟化處理,也就是說,只要被播放一次之后,整張膠片就會被壓平,變成一張留不下任何信息的無聲唱片。
中午11點30分,一個靠近維爾尼斯城邊緣的小鎮。
這個小鎮沒有名字,也沒有修建蒸汽火車的停靠站臺,想要到這里的方式只有馬車,而想要描述其位置的話,只需要跟車夫說,出了維爾尼斯城,再往西走20公里,就好了。
維爾尼斯城靠近海濱,這種地理環境在第二次惡魔入侵期間,是一種得天獨厚的保護屏障。
因為虛空裂縫開啟的時候,那些惡魔們可不知道出來之后會是什么地方,所以有很多一沖出來就掉進海里,咕嚕咕嚕沉底的可憐家伙。
雖然聽起來很傻缺,但是沿海城市的破壞程度,確實要比內陸城市輕很多。
而且這里工業不那么發達,蒸汽給予的動力,靠海洋能夠彌補很大一部分,天空晴朗,空氣清新,比起倫敦,這里更像是人呆的地方。
而在那無名小鎮的一間路邊茶室之中,有幾位老人正在如往日一般先聊著。
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他們離開的時候,也將鎮子上的鮮活和希望一同打包帶走了,只留下了一些年邁之人,打魚,喝酒,閑聊,睡覺,吹吹海風,看看日落;
這幾乎就是這個小鎮上生活的全部,緩慢,愜意,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