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笙沖著開門的人笑道“惜朝。”
這處小院里住著的人正是顧惜朝。
在來汴京被趙佶尋回宮之前,月笙第一個認識的人其實是顧惜朝一個被系統判定有些許氣運在身的人,也就是此等人物在武俠里必不是無名之輩,氣運多少與主線劇情有關。
而顧惜朝的氣運不算少。
在系統的指向下,月笙刻意與顧惜朝相遇了。
彼時顧惜朝得中探花,卻因為出身賤籍而被除名。
他出身寒微,縱然有文韜武略,有驚才絕艷的學識、有抱負,卻也因為這個世道、這個朝堂懷才不遇。
他更曾毛遂自薦,投遞自己著的兵書七略于權貴,卻無人賞識,淪為笑柄。
那刺耳的笑聲至今記憶猶新。
月笙遇到顧惜朝時,他正值人生低谷,青云之志夭折,逆水行舟,舟沉浸水,徹骨孤寒。
在顧惜朝要丟掉七略時,這本兵書被月笙撿了起來。
“好好的一本書,為何要扔掉它”順理成章的,月笙翻看起來。
月笙有四百多年的人生,又有系統輔助,談論古今、策略論斷等,不說信手拈來,也是游刃有余。
當他特意攻心一人時,絕對沒有人能抵抗得了,更何況,他也在真心實意的欣賞顧惜朝。
于是一番交談下來,顧惜朝引月笙為知己好友。
這個人懂他、知他,讓他第一次有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傾訴,連日來的低沉、苦悶都不禁拋諸腦后了。
然而傾訴過后,顧惜朝依然要面對現實,他的鴻鵠之志得不到絲毫施展的機會。
月笙“怎會得不到,眼下就有一個機會。”
顧惜朝面露疑惑,眼下
“惜朝若是信我的話,不妨暫且等一等。”月笙道“我們約定一個時間,到時再見一面。”
“那時候,便會有惜朝平步青云的一個機會了。”
月笙信誓旦旦。
顧惜朝看著他,莫名有種感覺,或許,他真的能給自己一個期望。
如今,月笙就坐在他的面前,他如約而至。
顧惜朝卻覺得他給自己的“期望”太令人震撼了。
半晌,顧惜朝表情復雜地拱手道“大皇子殿下。”
月笙滿眼不贊同,皺眉“惜朝,我都說了不必如此稱呼,你難道不當我是你的知己好友了嗎”
“顧惜朝有青云志向,卻沒有膽量與一位皇子成為朋友”
顧惜朝定定看他,驀然一笑,隨即搖頭嘆息“我有,月笙,我只是沒有想到”
他偶然認識的一個人,竟搖身一變,成為了官家寵愛的大皇子。
官家尋回流落民間的大皇子一事在汴京傳的沸沸揚揚,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顧惜朝自然也有所耳聞,他更是聰明絕頂,腦子不笨,在得知這件事情后,顧惜朝便隱約感覺月笙與此事有關,他甚至往不敢想的方向猜測,一連兩夜沒有睡好。
如今月笙一來,也證實了他的想法。
但即便如此,此事也著實令人意想不到。
倘若根據月笙先前的話推斷他早就知曉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是官家的親生兒子。
那么,與官家相遇、繼而被官家認回宮,這些看似偶然的橋段是不是月笙的精心策劃
如果是
顧惜朝看了看月笙,心道,就算是精心策劃又如何,他是大皇子的身份總歸不是假的,是被官家認同的,頒布了圣旨的,官家甚至為他重新定了皇子們的順序,可見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