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云的意志緊緊地握住了魔劍!
他的身體開始劇烈的顫抖!
魔劍想要支配他,想要汲取他的力量與兩位強者的力量抗衡。
在這三股沛然莫御的力量面前,慶云自己的力量顯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但是鷸蚌相爭,漁翁想要得力,并不需要有快過鷸的速度或者徒手開蚌的力量,他只需要在關鍵的時刻做打破平衡的那一根稻草。
他忍住了魔劍的牽引,在魔劍全力抗衡佛道威壓的那一剎那,猛地用力,將魔劍向身后甩出!
這一切都是在慶云識海內的天人交戰,而在外界看來,慶云在一僧一道的音波夾攻之下,緊握干嘗斷的手不住顫抖,用力會拽,像是要拖回一匹狂奔的野馬!
驀地,慶云似乎掌握到了某種平衡,忽然調動全身力氣,用巧勁將重劍向身后甩了出去!
劍氣在地上劈開了一道可怕的溝壑,這幾乎已經超越了人力極限的范疇,也不知道是因為九陽真氣暴走還是水火既濟的加成。
“這一劍幾乎有當年伏牛山前,老師一劍闕天門的氣勢了!五弟怎會做到如此地步?”,這是暅之心中的聲音。
“好強的劍意,這是人力可以抗衡的劍意嗎?二哥常說我嗜劍入魔,可是看到這一劍,五弟才應該是劍魔吧!”,劉贏心中腹誹。
“這……分別一月,慶哥哥竟然能有如此精進!這一劍若是斬向我,就算我天魔解體百八針全開,也,也不見得能擋住吧!”,殷色可的眼神里說不上是喜悅還是恐懼,或者,只是簡單的懵比。
“這是什么劍法!”
華陽先生與覺法大師異口同聲。
在他們看來,剛才若不是覺法察覺有異,果斷與華陽先生一齊鎮壓魔劍,這一劍必將噬人!
傷到華陽先生的可能性畢竟微乎其微。
最終的結果多半是慶云自己要被兇劍的劍意吞噬。
慶云才是真正的死里逃生。他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猶自驚魂未定,“奪命十三劍,奪命十三劍竟然有第十四種變化!不,不止十四種,他在第一次變化的時候已經被我扼殺了!可是,可是它居然還能再變!第十五劍!好可怕的一劍!”
“慶宗主以后千萬莫要再用此劍!如果貧道和覺法大師不在的話,沒有人能束縛得住這一劍的威力!”
“可是,可是為什么會!人的思維怎么會被劍招左右!”,魔劍幾乎已經成了慶云的心結,如果不能立刻幫他化解,他的劍心一定會因此受損。
》》》》》敲黑板時間《《《《《
很多新一代的讀者可能會對這一章的內容感覺非常懵,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
但是如果經歷過金庸古龍大武俠年代的人,應該非常容易就能攫取到這個梗。
筆者早就說過,日后會有一部致敬古龍先生的作品。
筆者也說過,在這部作品里,會以適當的方式致敬金庸與古龍,還原部分屬于那個年代的世界觀。
劉贏的九劍之約是對金庸的致敬。
而奪命十三劍派生出第十四劍和第十五劍的變化,則是古龍小說最著名的橋段梗之一,甚至可以與“小李飛刀,例不虛發”等量齊觀。
第十五劍,是必殺之劍,是具有意識,具有魔力的劍。燕十三因此殺死了自己。
而經歷過那一戰未死的三少爺謝曉峰,盡管此后再不用劍,卻沒有人懷疑他作為天下第一劍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