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晚,寒意縈繞。
北方戰亂的消息不斷傳到京中,給逐漸入冬的京城又再澆了一盆冷水。
前線急報,幾日之前,前線抽調前去平叛的一支地方軍與許王府叛軍在中州平原展開大戰,那支被譽為精銳的地方軍大敗,潰不成軍,幾近損失殆盡。
而后許王叛軍長驅直入,若非在關鍵時刻,朝廷軍把持南下隘口,硬生生拖住了許王叛軍。再加上叛軍連日征戰,疲憊不堪,最終暫且退去休戰。
一旦許王叛軍進入中州地界,突破隘口關卡,便能長驅直入,順暢無阻一路南下抵達京城。
不到十日,便能威脅到朝廷京都的安全!
如今消息尚未傳到京城,但遲早瞞不住。一旦傳來,必定會再度引起民間更大喧嘩。
本就搖搖欲墜的民心,恐會再度震蕩。而更為嚴重的后果,可遠遠不止此。
趙府,書房。
趙相面色凝重,望著桌上送來的情報,臉色極為陰沉。
情況越來越不妙,前方的朝廷平叛大軍已然展露頹勢。此次雖擋住許王叛軍南下,但情況變得愈發兇險。
原本是去平叛的朝廷大軍,如今轉攻為守,意味著朝廷先前的平叛計劃徹底失敗了!
眼下,許王叛軍已成為朝廷的巨大威脅!
繼續僵持拖延下去,必定會對朝廷極為不利。
趙相深知那位許王籌劃起兵謀反多年,做足了充分準備。朝廷倉促迎戰,臨時拼湊出來的朝廷軍,難以與許王叛軍抗衡。
更重要的是,朝廷國庫空虛,后勤糧餉不足,繼續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設想。一旦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甚至都不需要許王叛軍攻打,朝廷軍便有嘩變的風險。
更別說即將入冬,北方氣候天寒地凍,前線的將士缺少御寒的衣物。重重因素疊加在一起,對朝廷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此刻,這位趙相已然愁白了頭發!
如今新帝登基不久,根基不穩,而又傳聞新帝身體出了變故,更引得朝中無數臣子心思活絡。加之許王叛軍以三皇子‘清君側’名義起兵,從法理上同樣占據著大義。
如此一來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倘若新帝的身體真的出了什么變故,屆時該怎么辦?萬一三皇子真借許王大軍打入京城,又該如何?
京中,不少人早已開始安排退路。
而身為三朝元老,如今大寧王朝絕對核心的趙相,他權勢滔天,作為如今朝堂上最有話語權的人,自然成為了這其中最關鍵的人物。
他的態度決定了許多人的生死,甚至,還極有可能決定了大寧王朝的命運!
夜深,書房內。
趙相頭發花白,神情滿是疲憊,但那雙深邃的眼睛卻極為明亮,透露著精光。
如今的情況,僅靠朝廷幾乎無法抵抗許王叛軍的攻勢。想要平叛,就勢必要抽調王朝境內各州的兵力。
然而各州刺史擁兵自重,羽翼豐滿,新帝根基不穩,朝廷想要抽調兵馬并非易事。。
更關鍵的還是朝廷沒錢!
缺錢!
打仗缺的便是銀兩,糧草。
若有足夠的軍餉,何須再憂愁這些事?朝廷又何愁叛軍無法平定?
趙相目光深邃,朝廷已經數次向世家征稅,甚至是向民間商人借糧,可這都困難重重,也只是杯水車薪。
眼下唯一解決此辦法的地方,便只有……江南!
江南富庶,世家肥的流油,絕對是一塊大肥肉。
然而這么多年來,朝廷始終無法奈何江南世家。更何況是如今朝廷陷入戰亂,自顧不暇?
無數念頭在這位趙相腦海中閃過,又一一否決。眼下,幾乎已經到了王朝生死存亡的地步。
如何破局?
靜默,良久,窗外冷風呼嘯,吹的窗紙嘩嘩作響。
而原本沉默思索良久的趙相,緩緩抬眸看向窗外。半響后,他眼神底閃過一絲精光。
而后,緩緩起身,走到門口,推門走出。
“老爺?!”
門外,趙府管家趙靖連忙為老爺披上一件外衣:“老爺,天氣冷了,這么晚了,要歇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