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雅的死,將這件事情再度推上了另一個高潮!
那畢竟是呂家少夫人,也是陶家嫡女,身份尊貴顯赫。如今自盡于家中,此事鬧得沸沸揚揚。而所有的矛頭,全部都指向那位臨王世子!
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層浪。京中的輿論風向,幾乎清一色地撲向了林江年。
無論如何,陶雅的死與他脫不開干系。
更甚至,京中的風向,已然將林江年當成了殺死陶雅的兇手!
不少原本的吃瓜群眾紛紛跳了出來,有志之士趁機站出來指責臨王世子是殺人兇手,希望官府嚴懲。
就在京中各處繁華之地的飯館酒樓,隨處都能見慷慨憤言之士。
更有甚者,指責如今北方許王造反,天下大亂,正是國難危急之時,這臨王世子仗著父輩之功不思進取,大肆欺辱百姓,致使無辜之人含恨自盡而終,正因有他這等紈绔蛀蟲,才導致國之將危,民不聊生。
這意思,是直接把如今許王叛亂,導致天下大亂的鍋直接甩到林江年身上。
讓他背這個大黑鍋!
不過,民間是鬧得沸沸揚揚,但京中各方勢力卻依舊按兵不動,始終躲在暗中看戲。
事情鬧大,皇宮并無動靜。至于京兆府那邊,自從府尹告病后便閉門誰也不見,如今京兆府內一片混亂,也沒人能拿個主意。
大家都清楚,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并無定論。
且不說這陶雅的死,究竟能不能算是跟那臨王世子有關系。就算是有,又能如何?
如今這京城內,除了當朝天子外,還有誰敢惹那位主?
至于像民間所說的那樣,把臨王世子抓起來,就地正法?
想的倒是挺美!
且不說,誰去抓?那臨王世子會乖乖束手就擒?
就算臨王世子配合著讓抓,但是誰又敢定他的罪?
雖說京中各方勢力是巴不得臨王世子能出事,巴不得有人出來將他收拾了。
可就如今這情況,北方打的不可開交,朝廷根本無暇抽身顧及。如此情況下,自然沒有傻子敢對臨王爺惟一的兒子下手。
各方勢力都希望臨王世子出事,但更希望有其他人能當這個出頭鳥。
反正,這事誰都可以干,他們自己不能干!
于是乎,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陶雅之死,在民間愈演愈烈,鬧得不可開交。
可在官場上竟詭異般的沉默著,甚至無人提及,就像是所有人都刻意將此事遺忘了似的。
……
深秋的天,京城又下了一場大雨。
這場雨持續了一天一夜,之后轉為綿綿細雨,遠處天空灰暗,霧霾飄散空中,壓抑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天空飄蕩著綿綿細雨,落在身上,冷的刺骨。
氣溫已經很低了!
算算時間,已經是入冬的季節了!
估計再用不了多久,京中便會迎來入冬的第一場雪。
北方的戰亂陷入了僵持階段,前線的戰報,已經有些時日沒有再傳回京中。
如今京中的百姓們并不清楚前線到底是個什么情況,這讓許多人心中沒底,忐忑不安。
有些家底門路的人,早早的開始準備后路,將家業和家人遷移南下,在南方提前找好了容身之處。
無法離開,或是舍不得離開的百姓們,只得留在這京師之地,惴惴不安地等待著消息。
他們期盼著,朝廷軍能盡快平定北方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
天空飄落著綿綿細雨,冷風呼嘯。往日繁華熱鬧的街道上,人煙稀少。除去三三兩兩偶爾經過的行人商販外,再無其他百姓。
街邊的那些商鋪店面也關了大半,剩下的那些也大多門庭冷落,不復往日繁華。
穿過這往日繁華的街道之處,便可見一處坐落在幽靜地段的宅院。往日低調的宅院,今日門口早已掛滿白布,府邸門外散落著一地的白紙錢,給人一種陰森滲人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