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康熙忍不住擔憂起來,若是日后太子繼位,對待兄弟的時候是否也會如此,對待大清也會如此
越想,康熙越覺得失望。也就沒有再看太子,直接將他給轟走了。
但康熙的心里還是對太子的情況掛心,雖然失望,可又想到太子的年齡或許還小,日后只要好好培養他這方面的情感,說不得會好轉。
只是太子胤礽并沒有察覺到康熙的心思,反倒是對于此事很不明白。認為是康熙讓他來探病,怎么才見面又讓他回去
不過,皇父讓他回去就回去吧。但在此前他還是關心了下康熙的情況,然后就真的離開了行宮回到了京城。
看到這里,胤祉下意識地瞥向胤礽,此事雖然過去了八年,但他還記得當時在收到康熙的傳召后是什么樣的心情。
也有發覺太子見到康熙后又是什么樣的態度,但太子終歸是太子,有些事是能夠提醒,有些事是只能靠太子去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太子的表現會讓汗阿瑪感到失望也正常。這么多兄弟里,誰能夠有太子受汗阿瑪寵愛,超過太子的地位
結果太子連基本的操作都沒有。
他相信,如若當年太子在面對汗阿瑪生病時,表現出來一絲焦急還有憂慮,也不會使得汗阿瑪記這么多年。
不過,就算如此,汗阿瑪也沒有發作太子,胤祉覺得胤礽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依然無法估量。
哪怕未來對方被廢,也只是汗阿瑪多次的失望累積在一起,才產生的效果。
似乎是在證明他的想法沒有任何的問題,水幕里的畫面轉動,出現新的場景。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親征噶爾丹,在帶領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以及皇四子胤禛去往塞外的時候,胤礽以皇太子的身份被留在京城監國。
由于太過思念兒子,康熙就瘋狂的寫信給胤礽,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全都不錯過,好讓太子了解到哪怕他去了塞外,也關心著他。
面對這樣的情況,旁人就詢問康熙:“皇上,寄給太子的信是不是過于頻繁了點”
康熙聽到這樣的話,笑著表示:“朕怕太子太想朕。”
在康熙的眼里,每次他離開京城,必然會寄給太子信,太子也會將他想要的消息回寄給他。
就想想,皇家間,應該沒有比他跟太子這樣好的父子關系。
然而,令康熙失望的是,在他寄給太子那么多封信件,太子居然連一封都沒有回復。
這無疑使得康熙惱火,他不知道胤礽在京城遇到了什么事,但是沒有道理他送回去那么
多信,他連句話都不說。
哪怕是只言片語也得送來點吧還是說給你爹寫封信,還能夠累倒你嗎
為此,康熙越想越氣,直接寫了封信訓斥胤礽:“皇太子你還好嗎朕因為擔心路途遙遠讓你惦念,特地在安頓妥善后就將實際情況給你寫了信送回去,唯恐你在京城沒有辦法及時看到,還多次寫信遣返。為什么朕連一封回信都沒有收到譽寫那么多信難道有不辛苦的道理嗎此后朕不再寫了。”
似乎是又想起來當年的情景,康熙的神色不太好。
即使那時在訓斥的信件遣送到胤礽那邊,他回復的奏折語氣特別誠懇,也表明其中的錯誤,順便解釋了為何沒有回信的原因,聲明會記住教育和批評。
但這不代表康熙心情好。
同樣的,也不代表胤礽的心情好。
只要想到被莫名斥責,他就有些牙癢。但是他又不能多說什么,只能夠承認錯誤,告訴他汗阿瑪不是他不想要回復,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么回事。
甚至,他懷疑發生這樣的情況,就是那些隱藏在背地里的反太子勢力所做的。
他們故意想要將他跟康熙的關系惡化,換取新主子上位。
可惜,在他給康熙送去奏折后,情況好像又緩和了。雖然,胤礽知道,那其實只是表面的平靜。
察覺到康熙的心態變化,隱藏在暗處的人,知道他們的機會來了。
于是,在太子還沒有任何回復的狀況下,參他的奏折如同雪花層層向康熙飄來,最后呈送在他的面前。
等康熙看到那些奏折后,心情格外的震怒。因此,在班師回朝后,胤礽就迎來了驚天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