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大哥,不像太子。
甚至,也不像其他人。
他每天的生活看似平淡,卻比他們過得都好。
可是要讓胤禟去選擇,他不愿意過成這樣。
先不說沒有任何激情的未來,就能夠折磨死所有的人。
便是去忍受不喜歡的兄長成為主子,也受不了。
如果是八哥成為未來的皇帝,就更好了。
胤禟的腦海里又浮現出胤禩被康熙怒斥的言語,胤禛成為皇帝的情景,以及他跟胤禩被革爵的畫面,還有胤祺處于邊緣的狀態最后成為親王的結局,心里格外的不舒坦。
果然,他還是沒有辦法接受。
同樣的,胤禔也沒有辦法接受胤祺的生活。有這樣的兄弟他高興,可若是讓他去選擇,還是算了。
在他看來,不論是胤礽當皇帝,還是其他弟弟當皇帝,讓他都很不服氣。
大家都有能力,憑什么你能當皇帝,我就不能當皇帝
結果令他萬萬沒有預想到的是,在他還沒有施展出手段,水幕就將糟糕的未來帶到他的面前。
不過,這也不能夠阻擋他朝著那個位置前進。
當然,除此之外的是,胤祺這樣的兄弟能不能多來幾個
比如太子胤禛胤禩還有十四。
腦里縈繞了圈,胤禔發覺不太可能。
讓他們放棄去爭奪,就跟讓他去放棄,難度只會很大。
哪怕他清楚,現在的胤禛沒看出來這樣的心思。但是水幕透露出的畫面,他真的不心動嗎
就算是現在不心動,那未來呢
同樣的,胤禩也是如此。他不信,隨著未來太子失勢,他就不會心動。
至于十四,或許他跟胤禩關系不錯,但他手中掌握兵權,也會不在意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胤禔用不限于最大的可能性揣測著畫面里出現的每個兄弟在看到它后會產生的想法。
比如胤祺,此前不可能,此后更不可能。
說不得他還會保持著畫面里的態度,亦或者更甚。
雍正十年,胤祺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這樣的情況無疑讓雍正十分的悲痛,于是,他決定親自為胤祺撰寫祭文,并且立碑勒銘,賜謚號“溫”。
德性寬柔曰溫;和順可即曰溫;仁良好禮曰溫;樂育群生曰溫;寬仁惠下曰溫。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謚號還是挺適合五貝勒的。
莫名的,在聽到水幕里提到胤祺謚號的諸位大臣心里冒出這樣的想法。
胤祺也覺得怪怪的,在還活著的時候突然知道什么時候死亡的,謚號又是什么,總感覺好像這輩子活到頭了,好像人生中也沒有了多少遺憾。
不過,這想法轉瞬即逝。胤祺又開始在意,怎么只有「雍正十年」發生
的事在此前難道都沒有嗎
還是說那些事情都不怎么重要但胤祺覺得有些不太可能。無論是母妃還是胤禟,都應該存在相關的事件吧
還是說關于他們的事要輪到他們的時候才能講述呢
胤祺不由得皺起眉頭,思考著。
在他思考的過程中,其他人注意到了「雍正」給胤祺親自撰寫祭文還有立碑勒銘的事,這讓大家又覺得胤禛對待弟弟也是可以的。
雖然不如十三阿哥,可從基本的行事上也不是他們前面以為的那樣。
只是,這樣一來也使得他們關心起來胤禩跟胤禟被革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