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老大請殺太子,后有太子神游要自殺。
也不對。
胤禟深呼吸口氣,平復心情,把注意力繼續放到水幕。
空無一人的畫面,沒有太子的影子,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怎么就會冒出來那種想法呢
雖然他的確是通過詞曲懷疑新劇情描寫的是不是汗阿瑪跟太子,但也不至于想要看到太子自殺的畫面
實在無法理解的胤禟心情復雜,他還是別管這些了,誰知會不會又突然冒出奇奇怪怪的想法。
而且,看樣子劇情要開始了。
隨著諸位皇子逐漸年長,出宮建府,擁有各自的勢力,太子胤礽仍然被拘束在毓慶宮內,做什么事情都要受到影響。
這讓胤礽感受到煎熬,他想要知道康熙想的到底是什么,又喜歡什么,只有這樣,他才能夠認識到太子之位是否穩固。
然而康熙的想法無法猜透,他也無法確定自己的行為是否被康熙滿意,也就使得生活里充斥著急躁。
直到有一天機會來臨,胤礽在經過康熙御帳時,發現一條縫隙。心中突涌的魔鬼讓他慢慢靠近御帳。
帳內休息的康熙察覺到御帳外的動靜,抬頭朝著傳來聲音的方向看去,就見太子悄悄地靠近。
他不明白太子何時到來,還以這種方式靠近,康熙腦海里瞬間充滿懷疑。
太子前后的反應,使得他忍不住冒出想法是否太子對他的訓斥不滿,就想來弒逆
這頓時讓康熙受到刺激,非常的震怒,決定廢掉太子。
不說康熙的思維變化,太子的急躁,在場的部分朝臣可以理解。
便是他們,也無法窺探圣上的想法,只有圣上透露出來意思想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才能窺探到幾分圣意。
然而,圣意能否真正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時候窺探錯誤,只能使得皇上不滿。
以至于些許人忍不住在心里嘆氣要是圣上能夠直接將事情的意思給出來,而不是各種暗示,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其中,就包括胤禔。他不禁想起來水幕里展現過他請殺太子的行為,覺得若不是康熙也透露出幾分意思,也不可能那么做。
只有受到認同,才會如此。
不過太子受到這種遭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誰讓他是太子的。既然是太子,該承受的壓力還是要經歷的。
康熙不知道胤禔的想法,卻是可以察覺到水幕里透露出來的意思,是在說保成獲得被廢的結果跟他有責任
他挑眉頭,眉眼染著幾分不虞。或許是有這么幾分道理,但最大的問題不是他心態嗎
兄弟成長起來,在未來的時候不是能夠幫助他嗎若太子兄弟都是不堪大用,民間只會覺得皇家之人都如此,那也就沒有支持的理由了。
王公大臣家里可以出現紈绔子弟,那是他們自知生活無可展望,想要自己墮落
。但皇室,又如何能夠如此呢
作為太子,就要懂得御人之道,將兄弟放在合適的地位,這樣可以兄弟間聯手讓大清變得更好,而不是沒有容人之量。
似乎是感受到康熙的視線,胤礽垂下眼瞼,保持著平穩的面孔,沒有做出反應。
他認為水幕里有處說得挺對,兄弟漸長,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哪怕是想要做點什么事,也總會有讓汗阿瑪不知道的地方。
而他住在皇宮內,毓慶宮就那么大,無論是發生什么事情,只要皇父想要知道,不用片刻估計就會知道。
若是可以,他也想要搬出皇宮居住。可他是太子,太子是沒有辦法離開皇宮的。
他可以出宮,也可以去別的地方,但當這一切最后都陳列在汗阿瑪的桌頭,哪怕就算是再想要去,也會變得無滋無味。
畢竟,只要他這些兄弟出宮建府,回去的是他們的府邸,而他離開皇宮,回的也是皇宮。
而皇宮終究是皇帝最大,太子想要隱瞞什么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