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也很想要知曉,從水幕里展現的畫面去看,未來的老四似乎是除卻十三以外就沒有其他的人存在了。
隆科多、年羹堯看起來是不錯,但最后的下場變成那樣。現在這張廷玉,好像是不錯。
但有些事情也不是不錯就能夠斷定的,不過他也是沒有想到畫面里的兄弟,那么少。
即使非要去想,也是能夠想出來的。不管大義覺迷錄還是水幕中的劇情都可以窺探。
可窺探出來是回事,展現出來又是回事。
等等像是想到什么,胤礽瞇眼望向水幕。
如果他的記憶沒有出錯,水幕剛出現的時候,有提到過「雍正」登基十三年,那么此時到達雍正七年,而十三也是在這年死亡
他能夠想到的事情,康熙、胤禛、胤祥等人也是能夠想到的。
尤其是胤禛,他對這數字記憶的十分清晰,仿佛是在預兆著他的死期。
當然,并不是說現在的他就要在那個時候去死亡,實在是想讓人忽略也沒有辦法去忽略。
而且,水幕里好像也沒有特別展現出來在「雍正七年」以后的事情。即使有描述,也不過很快的就消失了。
莫名的,他有些想要看看后面的場景。然而,他的想法并沒有實現。
只見隨著水幕的變化,期間的畫面如同流水,時間線很快的就到達了雍正十三年。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危。臨終前,雍正讓人去將張廷玉、莊親王和鄂爾泰都叫來。
在家里準備休息的張廷玉突然聽到門外的聲音,莫名間心中有股不好的預感。果不其然,他匆忙的打開門就見宮中來人說“皇上宣張大人進宮。”
宮侍的聲音、表情和神色都讓張廷玉心中產生了種預感,便沒有再多說什么就跟著進宮了。
隨著入宮后,宮內四處的氣氛還有同樣趕來的莊親王以及鄂爾泰,張廷玉的速度不敢停留。
緊趕慢趕來到養心殿,就見雍正的狀態果然不好。
胤禛對于這樣的場景不知如何形容,如同忽然看到康熙崩逝、看到他登基,還有各方面的心情。
畢竟,在此前他真的是沒有想過這些畫面,沒想過他死亡時又是什么樣的。
或者說,任誰在二十歲的時候看到老年死亡,心情都會變得復雜還有微妙。
不過,忽略這點,以畫面里張廷玉的表現來說,胤禛覺得還是很滿意。
要是他也遇到如此守本分的人也會喜歡,更不用說水幕里的「雍正」。
這也讓他想到了劇情的名字「清醒與淪陷」,是不是所謂的清醒說得正是張廷玉,淪陷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堯
三人的
對比簡直是鮮明。
仿若是感受到他的想法,水幕里呈現出「雍正」將張廷玉、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任命為顧命大臣。并且留下遺旨,張廷玉死后配享太廟。
嗯
配享太廟
像是注意到什么,諸多朝臣的目光都停留在水幕,想要看看他們是不是聽錯了、看錯了,否則怎么會得到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