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郡主,陳長史令人送信來了。”馬耀宗站在門口稟報。
姜韶華略一點頭,示意馬舍人進來細說。馬耀宗這才邁步進來,將手中的信呈上。
姜韶華接了信,順手將小花給了陳瑾瑜。
看完信,姜韶華眉頭皺了起來。
“郡主,王府出什么事了”陳瑾瑜的心不由自主地提到了半空。
郡主素來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像這般皺眉動容,定然出了大事。
“定州幽州平州諸多郡縣都給朝廷上了奏折,幾個月來干旱無雨,今年定然欠收。奏請朝廷減免稅賦,撥糧賑濟。”
“朝廷里為這些奏折吵得不可開交。”
“王丞相一方不同意奏折所請。鄭太后一黨,主張減免所有稅賦。兩派黨羽,各執一詞,都快吵成一鍋粥了。”
說到這兒,姜韶華忍不住嘆了口氣“陳長史讓人送信來,是在提醒我,早些做出應對。”
馬耀宗對朝廷之事沒那么熟悉。陳瑾瑜被陳長史教導多年,敏銳得多,立刻接過話茬“陳長史是建議郡主寫奏折表明態度”
“是,”姜韶華緩緩道“從獻新式轅犁給太后開始,我們南陽郡就站在了太后這一邊。后來左真一事,也是太后出力。我還獻了金佛去景陽宮。在眾人眼里,我姜韶華,早已是太后一黨了。”
官場里,左右逢迎就是墻頭草。姜韶華從一開始就選了鄭太后這一邊,在黨爭上升到如此高度的時候,必須要做出政治表態。
退一步說,就是從本心而言,她也支持減免稅賦。
陳瑾瑜思忖片刻,低聲道“臣懂郡主的意思了。臣這就去寫奏折。”
寫公文寫奏折這等事,都是由臣子動筆,郡主看后修改一二,親自抄錄一遍,蓋上王府印便可。
姜韶華略一點頭“奏折你來寫,我要寫一封信給太后。”
馬耀宗插不上嘴,就默默去鋪紙研墨。
盧舍人知道此事后,匆匆趕來。
郡主凝神提筆寫信,陳舍人提筆寫奏折,馬舍人研墨,這一幕很是和諧。盧琮不想被晾在一旁,厚著臉皮上前“臣以前做過六年郡守,對寫給朝廷的奏折也算有些心得。不知可否為郡主效力”
陳瑾瑜筆尖一頓,抬起頭,就見盧舍人一臉忠心誠懇的模樣。
姜韶華從不介意下屬表現,含笑點頭“也好。你也去寫一份奏折。到時候本郡主看誰寫得更好,就用誰的。”
盧琮拱手應下,很自覺地退下,回自己的屋子去寫奏折。
事實證明,做了十年官員的盧舍人,確實功底深厚。一份奏折寫得慷慨大義,一顆赤誠忠心在字里行間畢露無遺。
姜韶華看后,忍不住贊道“盧舍人寫得更好,這次就用盧舍人的奏折。”
陳瑾瑜心里不太服氣,等郡主抄錄過后,借了原稿看了一回,然后就默默閉了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