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快馬兩日,回了南陽王府。將兩封厚厚的書信給了陳長史馮長史,然后便快步回去,和妻兒相聚。
淘氣好動的兩歲男童咯咯笑著,撲進親爹懷里。
肚子已經隆起的黃三妹,扶著腰慢慢過來,眼里盛滿了歡喜“你怎么回來了”
孫安平日看著木訥少言,私下對妻子溫存體貼,伸手握住黃三妹的手,低聲笑道“郡主讓我回來送信,順便回來看看你們。我可以在府中歇個兩三日再去京城。”
黃三妹歡喜地連連點頭“我為郡主做了兩雙鞋,還繡了十雙襪子,到時候你一并帶上。”
“你懷著身孕,要好好養胎,怎么做起鞋子來了。”孫安心疼媳婦,低聲道“再說了,王府里這么多繡娘,還有銀朱荼白章媽媽,郡主還能少了鞋穿”
“那不一樣。”黃三妹的道理很樸素“她們做的是她們的,我做的是我的心意。我承蒙郡主大恩大德,為郡主做些鞋襪,也是應該的。”
如果沒有郡主當日相救,現在的她,只怕還在黃家做牛做馬。
她對郡主的感激和崇敬,勝過任何人。便是郡主讓她去刀山火海,她也不會皺眉。
陳馮兩位長史,正一同看郡主的信。
馮文銘看完自己那份信后,有些不足,探頭去看陳長史手中的信。這一比較,立刻有些泛酸“郡主給我寫了三頁信,給你寫了四頁。”
陳卓笑著瞥馮文銘一眼“郡主在信里和我說了京城朝堂情形,還有私下和官員們走動一事,費的筆墨難免多一些。”
這也要攀比,老友你的心眼可太小了。
馮文銘有些訕訕地一笑,將郡主的信又看了一遍。然后對陳卓說道“酈縣接納四百多饑民,安頓得細致穩妥。蔡縣令確實是個用心當差做事的人。”
陳卓點點頭“就以酈縣安頓饑民的法子為準,我來寫公文,讓人送去其余諸縣。”
一寫就得十三份,陳長史也著實夠辛苦的。
馮文銘酸勁一過,又心疼起操心勞碌的老友來“你身邊不是有擅長筆墨的長隨嗎你寫一份做樣本,其余的讓他們來寫就是了。”
陳卓笑著應道“我就是這么打算的。放心,我不會累垮自己。這副老骨頭,還要撐幾年,替郡主當差。”
正要各自散去,便有親衛來送信,親衛二營的人帶著幾百饑民回來了。
馮文銘好氣又好笑“秦戰和孟大山倒是有默契,這才隔了半個多月,親衛二營就送人回來了。”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私下早就“溝通”過了。照這個架勢,親衛三營也快送饑民回來了。
陳卓略一思忖“這一批饑民送去舞陰縣吧”
舞陰縣是南陽郡最窮的縣城。這兩年來,王府一直在扶持舞陰縣,高縣令也是個勤勉當差的好官,領著百姓種新糧,如今全縣的百姓都能填飽肚子。眼下趁著有饑民來,先充實幾個下縣的人口,積極開墾荒地種新糧。
馮文銘點點頭“我這就去戶房,撥些錢糧,連著饑民一同送去舞陰縣。”
這才是王府行事的底氣所在。要是只給人不給糧食,縣令們定會叫苦連天。現在是給人給糧,相當于王府替縣城養一批百姓,誰能不樂意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