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同學,獎章拿給我老頭子看一下。嘖嘖嘖,這就是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獎章嗎,真好看。我之前拿過一次自然科學二等獎,只有證書沒有獎章。這輩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一個獎章,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技術發明,只要能有一個,我就死而無憾了。”王院士從喬瑞達手里拿過裝獎章的木盒子,打開之后,看到里面精美的獎章,是嘖嘖贊嘆道。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短短的二十多公里的道路,大巴車會走了一個多小時。同學們站在料峭的北風中如此長的時間,早已被凍的渾身瑟瑟發抖。直到遠遠的看到那輛刷著北大字樣的大巴車,眾人這才松了一口氣,隨之送上熱烈的掌聲。兩掛鞭炮掛在校門兩側,此時被同時點燃,噼噼啪啪一通響,吸引了大量學生和路人,跑過來圍觀。
“其實國家技術發明獎在一等獎上面,還有一個特等獎可以拿,只不過特別難以獲得,歷屆表彰大會,只頒發過一次,被雜交水稻之父袁老獲得。以我的能力和專業,獲得特等獎是不用指望了,一等獎還可以努力一下。”
表彰大會結束之后,喬瑞達和王院士、賈院長等一眾北大教授,重新登上校車,返回北大校園。此時正趕上下班高峰期,路況糟糕的很,大巴車跟在車流中蠕動前進,直到一個小時后才回到燕園校區。北大校方,早就通過新聞報道和電視直播,知道了喬瑞達、王院士等人的獲獎信息。這會兒常務副校長帶隊,組織了大批的師生,在學校大門口這里,排隊等待喬瑞達等人得勝歸來。
獎章在附近的北大老教授們的手里依次傳遞了一遍,最終又回到了喬瑞達的手里。喬瑞達打開木盒子,將里面的獎章拿在手里,仔細查看了一番。這枚獎章是金屬材質,表面鍍金處理,正面呈現五角形形狀,中間書寫了四個大字“技術發明”。獎章背面刻印有獲獎年份,獲獎人姓名,和獨一無二的編號。能夠獲得這個獎章,是國家對他科研成果的肯定與認可,也是對他無聲的鼓勵。手握獎章,喬瑞達只感覺動力十足,恨不得馬上回到公司,回到實驗室,開動金手指,將后世更多,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復刻出來。好在,喬瑞達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知道循序漸進,細水長流,才是企業持續發展之道。他還非常年輕,只要金手指在手,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先進技術,先進產品“研發”出來,推動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只是時間的問題。
“咦,北大這是碰到什么喜事了,怎么還放起了鞭炮”
“聽說在剛剛結束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北大有一個項目,取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會兒北大師生,正放鞭炮為研發這個項目的科學家慶祝呢。”
“看到那輛大巴車沒有,上面坐著的,很可能就是領獎歸來的喬同學等人。”
“不是吧,從大巴車上率先走下來的那個人,竟然是如此的年輕,難道還是在校大學生不成。”
“這就是你沒看新聞的結果,告訴你也無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是喬瑞達喬同學,他年紀只有二十出頭,目前還是北大軟件和微電子學院,大三學生。”
喬瑞達和王院士等獲獎者先后從大巴車上走下來,迎接他們的是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常務副校長緊走兩步,伸出手和喬瑞達的右手,握到了一起。“喬同學,我代表北大全體師生,感謝你在過去的兩年里,為北大科研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這話說的,以喬瑞達的厚臉皮,都有些難為情。實在是他平時的考勤表現,并不咋地,經常無故曠課,去圖書館看書,或者去公司,處理日常事務。就是此次獲得一等獎的項目“瑞達筆記本電腦”,也是瑞達科技公司的杰作,而不是他在學校實驗室內研發出來的產品。
中午,學校在松仁餐廳,為喬瑞達、王院士等獲獎者,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宴會。學校的主要領導盡皆到齊,喬瑞達的任課老師、學院院長,也都出席了此次的慶祝宴會。另外喬瑞達的女友杜青青,接到喬瑞達的電話提醒之后,也很快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