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周青跟在后面,神情放松,他大袖一搖,腳步輕快,真有一種在家的感覺。
且說于在山,疾走之時,腳下星火不計其數,聚在一起,不斷旋轉,如傳說中腳踩風火輪一般,穿廊走堂,再過虹橋,終于最前面出現一座高大的照壁。
照壁很大,其長有十六丈,高有丈,前后兩面均有浮雕圖案。其一面,是一個個的人影。或高冠古衣,馭舟而行;或乘鶴遨游,見天上繁星;或閉門不出,垂釣春秋;或高居九重天,肩擔日月;或翩然出塵,身后是落日余光不斷追逐。
當天光照耀其上,每一個人身上都浮著彩輪,高高舉起,讓面容變得朦朧又神圣。
只一看,就有一種震感之力。
走到這里,于在山不由得停了一下,看向照壁上的人影。
他身為天象院子弟,可知道,此照壁上的人影,都是真一宗歷代以來,曾在天象院留名,并在以后成功晉升洞天的存在。
每個人,都是一個傳奇,驚天動地。
于在山記事的時候,長輩抱著他在天象院玩耍,他對自己未來的期盼就是,做個天才,在天象院留名,然后成為宗門高層,再晉升洞天,在萬象閣前的萬象照壁上留下雕像。
只是“出師未捷”,到現在,于在山勉強可稱一聲天才,但下一步在天象院留名一直沒做到。
于在山壓下自己的遺憾,大步繞過照壁,剛一出現,眼前就是金光迸發,耀人眉宇。
原來前面豁然開朗的地面上,正矗立一根根的金柱,柱子上鐫刻著奇異的花紋,或飛鶴振翼,或靈鹿奔走,或白猿獻果,各不相同。每一根金柱之上,都有金燦燦的光,升騰而起,上沖到半空中,凝練出鵲尾之相。再往上,托舉一道金榜,如大日般橫空,一動不動,鎮壓左右。
金榜之上,有著名字,不斷有各種各樣的色彩,從上面垂下,絲絲縷縷,越落越多,到最后,形如懸彩,昭如金輪,發出玄妙之音。
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盡管金柱有大有小,有粗有細,金柱上面的異相也各自不同,但都有一種凌然的姿態,讓人無法接近三尺之內。
于在山抬起頭,看著一根根的金柱,以及金柱上展開的金榜,整個人都氤氳在寶彩里。
毫無疑問,眼前就是萬象閣。
每一個在天象院有資格留名的,都會在這里升起一根銅柱,展開一道金榜,然后光芒萬丈。
只是對于從小就經常來萬象閣的于在山來講,萬象閣中光永恒亮著,就是好像好多年沒有新的銅柱拔地而起了。
這一次,自己能親眼見證
于在山已是化丹境界,可在這一刻,他居然也無法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他就站著,耳邊傳來遠處說話的聲音。
萬象閣中,可不是只一根根的金柱,里面還有人。只是他們大多在遠處的閣樓里,喝著茶,小聲交談。
這群人,有的是天象院中的,他們負責萬象閣平日的維護。還有的,可以稱呼為閑雜人等。他們待在這里,幫個忙,做個事,順便看一看萬象閣的動靜。
一旦萬象閣有動靜,比如在天象院中留名的遇到劫數,金榜之上,會出現黑色光輪,或者天象院中有人留名或者除名,都是轟動一時的大事。
他們見證之后,手握第一手的消息,可以給自己運作好處。
像真一宗這樣的上玄門,超級大勢力,宗門中魚龍混雜。反正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定位,龍有龍道,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有人見于在山一直站著,眺望一根根的金柱,目不轉睛,覺得奇怪,于是從亭中轉出來,笑呵呵地道“于島主,這是怎么了”
于在山有背景,本身又是化丹修為,所以有自己的福地,占據一島。
稱呼一聲于島主,也是可以。
于在山頭都不回,眼睛繼續盯著金柱們,只是道“別說話,自己看。”
“什么”過來的人濃眉大眼,看上去憨厚,他聽到于在山的話,一頭霧水。
不過他知道于在山的脾氣,也不敢再問,只能也仰著頭,和于在山一起,盯著金柱們。
于在山這樣,他也這樣,其他人看在眼里,覺得好奇,還以為他們兩個看到了什么,于是也紛紛湊過來,都仰頭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