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派遣陸康為廬江太守,這才平息了這場叛亂,陸氏至此入駐廬江。
以上都是被記載于史料上的內容,卻是沒人知曉,那場聲勢浩大的叛亂,正是戲志才為了給妻子報仇,改頭換面暗中煽動策劃。
經由那場叛亂,安豐縣幾大家族被屠戮殆盡,附近幾個縣城的豪強也難以幸免。
戲志才大仇得報,遂以金蟬脫殼之計脫離叛軍,返回潁川。
也正是有了這次經歷,本來出身不好的戲志才,才終于開始名聲鵲起,甚至結交到了荀彧這種世家大族的子弟,還被舉薦給了曹操。
不過周琦的到來,或許會改變既有的歷史。
沒有了戲志才的謀劃,未必會有那場聲勢浩大的起義,戲志才也未必能夠再與荀彧等人相識。
戲志才見周琦頭腦如此清醒,臉上不由露出了贊賞之策,他斂容拜道“此前吾本欲煽動廬江賊、水匪、江夏蠻舉兵叛亂,屠盡安豐縣大族,以慰亡妻在天之靈。”
“今幸遇明公,愿意為亡妻報仇,我也不至于掀起如此大波瀾。”
“明公在上,請受志才一拜”
此前的三個問題,已經試探出了周琦底細,戲志才出身貧寒,覺得周琦或可為明主,所以才主動投效。
這聲“明公”,也代表了戲志才的態度。
周琦聞言大喜過望,急忙抓住戲志才雙臂,道“吾得志才相助,若久旱逢甘霖,大事可成矣”
不過很快,周琦便有些好奇的問道“先生究竟名志才,還是表字志才”
這個問題,哪怕到了后世也爭論不休。
因為現在以單名為貴,雙名之人很多都是平民,所以很多人認為,能夠與荀彧交往的戲志才,出身必然不會太差,志才必是其表字。
就比如張牛角、張曼成、馬元義、程遠志這些出身底層的黃巾軍將領,也只有他們取了雙名。
正常來講,東漢時期出生世家大族之人,極少使用雙名。
甚至于,不知道是從哪部網絡開始,戲志才原名戲忠,表字志才,已經成了許多網民的共識。
周琦此時見到了戲志才本人,內心八卦之魂熊熊燃燒,也想一窺究竟。
戲志才聞言,卻是坦然說道“某出身寒微,取了雙名,并無表字。”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周瑾當初才沒有透露戲志才的姓名,哪怕周琦見到戲志才本人以后再三詢問,對方也沒有自報名號。
他們也是擔心,周琦聽到雙名以后,會下意識瞧不起戲志才。
周琦聞言微怔,隨后作揖道“是我失禮了。”
“然英雄不問出身,某亦出身寒微,麾下典韋也無表字。志才有經天緯地之才,必能名留青史,照耀古今。”
“我輩雖不能仰仗先祖,卻可為后人之倚靠。”
面對周琦的安慰,戲志才倒也沒有太大反應,他如今早已到了寵辱不驚的境界。
之所以才開始隱藏姓名,并非因為自卑,而是擔心嚇走了周琦。
此前在戲志才的經歷中,因為雙名之事,他已經失去過了許多次機會。
戲志才的回答,終于解決了周琦心中的疑惑。
事實上,史書記載其實已經非常清楚了,如果仔細了解一下,不難發現志才應該就是其名,而非表字。
為何
上文就曾提到,魏書中記載戲志才的時候,也同時提到了郭嘉,這里用到的是郭嘉而非郭奉孝,其實已經可以看出些許問題。
以史學家的嚴謹,同時提到兩人,其中一人直呼其名,另一人卻呼其表字,幾乎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
按照常理來講,要么兩人都呼姓名,要么二者皆稱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