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名將身死,朝野震動
風越來越急。
皇甫嵩、朱儁二人分兵襲營,四處縱火,準備夾擊波才。
風助火勢。
黃巾軍營寨很快便被大火吞沒,官兵看著變成火海的營寨,眼中都露出了興奮的神色。
朱儁見狀,當即拔劍在手,喝道“賊軍營寨已經被焚毀一空,建功立業就在今朝。”
“兄弟們且隨我殺賊”
作為朝廷親封的三位中郎將之一,朱儁身為右中郎將,地位最低。
饒是如此,朱儁也非常滿足了。
他畢竟出身寒門,能夠得到這次領兵平叛的機會,已經尤為難得。
為了搶功,他才長途奔襲先皇甫嵩之前抵達長社,尚未修整完畢,就開始與波才交戰。
不得不說,朱儁的確有些太急功近利了。
正是為此,朱儁才會初戰就敗給黃巾軍,以致潁川黃巾氣勢囂張,官兵惶恐不敢與之交戰。
朱儁擔心受朝廷責罰,再加上初戰雖敗卻損失不大,就故意隱瞞了戰敗的消息,沒有上奏朝廷。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官兵始終被圍于長社,朱儁便知曉事情早晚瞞不住。
若不能盡早擊破黃巾,一旦事情被捅到天子那里,朱儁這個右中郎將的職位非但保不住,就連其本人也有可能會被押往京師治罪。
盧植與董卓的下場,便是佐證。
原本歷史上,如非皇甫嵩上表朝廷,將平定三郡的功勞推讓給朱儁,恐怕對方也難逃責罰。
為將者,心急就會有破綻,朱儁正是如此。
其麾下軍司馬張超聞言,卻是勸道“兵法有云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則止。”
“今火已發而賊兵靜,恐有詐,當靜而待之,伺機以動。”
面對張超的勸諫,本來頭腦發熱想要領兵沖殺的朱儁,仔細打量著黃巾軍營寨,也感覺到了事情有些不對。
朱儁并不愚蠢,只是略微有些急功近利而已。
此時黃巾軍營寨已被大火吞沒,卻沒有看到黃巾軍慌亂的沖出營寨,反而平靜的有些可怕。
朱儁心中凜然,道“這似乎只是一個空寨。”
與此同時,領兵在另一個方向縱火的皇甫嵩,也察覺到了情況有些不對。
他一面命令屬下按兵不動,一面派人前去通知朱儁,讓對方也不要輕舉妄動。
就著火光,皇甫嵩環視四周,最終將目光放在了一座靠近水源的山崗之上。
他下令道“情況有變,且撤到山崗上面,結陣防御。”
不同于朱儁,皇甫嵩可是出身將門世家,自幼熟讀兵書,知道在在這種情況下,尋找有利地形結陣自保,才是最佳的方案。
山崗既不會被火攻,又背靠河流,不僅可以減少防御面,也能保障士兵們不會被斷了水源。
最為重要的是,還能依仗山崗的有利地形進行防御,以保全自身。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埋伏于不遠處的波才,看到營寨被焚毀一空,眼中閃過一道冷色。
他正等待著官兵乘勝追擊,未曾想等了許久,卻始終不見官兵有下一步動作,當即眉頭緊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