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叛軍設計,名士遭劫
卻說周琦使計引誘李文侯入城,而后亂箭將其射殺。
北宮伯玉領兵撤退以后,蓋勛不由長長吐了口氣,忍不住贊道“吾守城日久,都未曾大破敵軍。”
“子異前來阿陽不過兩日,就設計誘殺了叛軍首領李文侯,真乃用兵奇才也。”
周琦謙虛的說道“區區小計,不足掛齒。若無先生統籌謀劃,亦不會施展如此順利。”
蓋勛笑道“子異無須謙虛,此戰你當居首功。”
他隨后嘆道“這李文侯也算得上是羌人之中豪杰,以前與我頗有往來,未曾想如今兵戎相向,令其死于亂箭之中,吾心中有愧。”
周琦聞言,不由眉頭微皺,卻并沒有出言安慰蓋勛。
通過蓋勛這番話,再結合段颎當初所寫的平羌之策,周琦似乎已經有些明白,涼州羌患為何屢禁不絕。
就連蓋勛這樣的涼州名士,都與羌人首領有所往來,似乎交情還不淺,甚至對于李文侯之死頗有愧疚。
以此類推,羌人各部落首領,恐怕與涼州世家大族關系都十分密切。
戰事一起,朝廷必然會征召涼州本地豪強、大族、官吏相助平叛,如果有人暗中通風報信,官兵久久不得建功,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周琦甚至有些慶幸。
幸虧蓋勛在羌人之中威望甚高,而且城池已經被封閉,且知曉計劃者寥寥無幾。
否則今晚的誘敵之策,極有有可能會失敗。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這件事給周琦敲響了警鐘,日后在對付羌人叛軍的時候,行事應該更加謹慎才對。
卻說北宮伯玉領兵退去以后。
蓋勛謂周琦曰“李文侯雖死,然北宮伯玉尚在,叛軍實力未受損失,恐會作亂其余郡縣。”
“子異以為,他們會專攻何處”
周琦熟讀歷史,對于這次涼州大規模的叛亂,自然有所了解。
事實上。
北宮伯玉與李文侯并不可怕,他們雖然頗有勇名,終究乃是羌人首領,無論智謀還是號召力,想要掀起席卷涼州的叛亂,都不太可能。
涼州叛軍之所以坐大,乃是因為叛軍劫持金城郡漢人名士,奉邊章、韓遂為首領。
這兩人無論名望、智謀還是手腕,都要遠遠超過北宮伯玉等人,這才能夠在涼州掀起滔天巨浪。
“如果叛軍不能攻下金城郡,沒有劫持邊章、韓遂,歷史會不會有所改變”
念及于此,周琦當即遙指西北方向,道“若吾所料不差,北宮伯玉極有可能會攻打金城郡。”
蓋勛問道“子異何出此言。”
周琦落座沉吟,道“叛軍起于金城郡,在此地根基深厚,一呼百應,與金城郡豪強、大族亦有往來。”
“叛軍攻克隴縣計劃落空,想要短時間內壯大聲勢,返回金城郡招賢納士,壯大叛軍規模才是最佳抉擇。”
“若金城郡有失,則涼州震動,各地叛軍必然蜂擁而起。”
蓋勛皺眉思索半晌,當即說道“我這就休書一封,請求刺史發兵支援金城郡。”
他停頓了半晌,道“護羌校尉泠征被殺,朝廷至今尚未派遣新任護羌校尉。我當上書朝廷,請求陛下速速派遣護羌校尉,前來涼州主持大局。”
蓋勛知曉涼州刺史左昌靠不住,剿滅叛軍不能指望對方,所以希望朝廷能夠派遣新任護羌校尉,前來主持大局。
漢陽郡,隴縣。
涼州刺史左昌,看完了手中的書信,隨后冷笑幾聲,將之扔在了案幾之上。
“那些叛軍可真沒用,連區區阿陽都未能攻克,讓蓋勛這廝活到了現在。”
左昌背著雙手在屋內踱步,眉頭緊皺,暗道“蓋勛知我挪用軍資之事,若其搜集證據上奏朝廷,恐怕我會遭廷尉府查辦。”
“還是應該另想辦法,置其于死地才行。”
左昌一心想要弄死蓋勛,奈何蓋勛在涼州頗有名望,并不是那種隨便就能殺掉的小人物。
他思來想去,最后臉上露出了殘酷的笑容。